第十八期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心得展示

分享到:
点击次数:1806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3日16:15:03 打印此页 关闭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安媛媛(渭南师范学院)

        一、科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少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教师就要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容和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尤其是课堂导入环节,通过科学有效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顺利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运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少儿而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语言知识殿堂的钥匙,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所以,在少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做到教学语言的生动有趣、肢体语言的得体大方,又要保证语言学学科专业用语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但是教师要注意一点,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提高语言教学的趣味性而忽视语言学教学的本质,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才是我们提高趣味性的原因和最终目的。

        三、巧妙设计练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家庭生活环境不同、知识基础不同、认知水平和性格特点都不一样,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语言能力,教师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有梯度的划分,分层次地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关注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联系日常生活,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少儿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比较抽象的语言知识理解和掌握起来都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学会语言知识,提高教学效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语言共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语言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语言问题,继而产生主动探究、寻求答案的强烈欲望,调动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少儿语言教学是学生开始语言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快乐遨游,体学习的乐趣。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 为少儿语言教学创设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

陈安艳(渭南师范学院)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在教育领域也掀起了新的改革浪潮,尤其是以语言教学为主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在步入21世纪以来,通过长期的实践发展,也逐渐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模态教学模式转变,其重要的表现就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地位。对于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要在未来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其改革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多模态教学,而其必定成为未来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

多模态的英文为“multimodality”,即多种模态或多通道。其作为一种教学理论,是指教育者通过不同的媒介把包括文字、图像、照片、链接等静态的资源同声音、视觉、姿势、动作、目视、表情等动态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作为教学的手段,给学习者全面的多感官体验,从而调动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以期达到教与学的最大效果。现在看来多模态教学似乎是新鲜事物,但其实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多模态运用的雏形,譬如古人在吟诵诗歌时配上音乐以期完美地表达诗歌的意境,这里就是将静态的语言同动态的声音两种模态进行了和谐的利用。时至今日,多模态在教学领域的运用日趋完善,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多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多模态教学模式达到了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其教学的重点是语言。而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以文字为视觉形式的多层结构,同时又兼具色彩、感情、文化、联想、情境等多重附加意义,可见其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多模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最大程度地调动外国留学生的语言学习效能,使他们开启多种感官去理解汉语,从而从多角度掌握汉语言的多面性。因此,多模态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极其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它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变革。有助于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构建。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只依靠黑板、粉笔、课本等单一的教学工具,而采用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快捷迅速的媒介,能够在固定的时长里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信息、符号资源,这种突破时间、空间的移动信息所具备的超容量和广泛的交互性能有效地服务课堂教学,其最大的优势是逼真性、可靠性、灵活性,从而起到激发兴趣、加强理解、补缺、强化等学习效用。例如,“情景训练”就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营造诸如“日常问候”“电话用语”“机场用语”“饭店点菜”“问路”等真实语境,帮助学生理解、练习和投入到汉语学习中去,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有关的片段进行模仿和学习,然后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反复操练,事半功倍。

老师的可发挥空间大,灵活易操作。不同于其他教学法理论,多模态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老师可根据自身条件,对所在的教学环境、所带的学生进行准确的分析,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留学生们的国家、年龄、性格、宗教、文化等特点对多模态的选择进行调整,设计不同的教案,制作不同的课件。如在汉语听说课上适宜选择场景模拟交际的视频或者音频模态;而在读写课程上则更宜选择以文字、图片为主的静态资源的模态。开放的网络环境创设了声、光、色、图俱佳的交互式教学环境,而这种丰富多彩的开放性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老师的教学潜能和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从而能够营造一种宽松、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兼收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多模态教学兼收了多种教学模式,是发现法、直接法、问题教学法、暗示教学法、交际法、欣赏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法的综合运用,这满足了知识的多元性和学生多样化的客观需求。尤其是对外汉语这一特殊的教学科目,由于涉及到文化的差异,使得多模态教学方式显得极其重要。对于不同教学目的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也应相应灵活变化。如在阅读课上,同样一篇文章老师可让活泼好动胆大爱发言的欧美留学生表演其中涉及的故事场景,而让性格相对内敛沉静的日韩留学生思考分析总结问题,这样不同民族国家性格的学生就可以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下很好地和谐学习、各得其所、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虽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使用,使得多模态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用滥用都会有其负面效应,多模态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多模态如若运用得当,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学习结果。如果运用不当,仅仅只是为了赶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尚,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走马观花般地只注意多模态的表象热闹,而事后大脑一片空白,造成对知识点记忆的干扰。可见对于多模态并不是可以不加选择地使用,也并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

在多模态教学中,由于新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变化,从教学设备的配置到教学软件的通用,这些都要求教师有相对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控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语境选择最优媒体。如PowerPoint等文档能将大量图片、文字甚至链接汇集在一起;网络多媒体可以模拟真实语境,从而为对外汉语的听说课提供虚拟的交际语境;多媒体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和学习材料,而录音、录像、图像、视频、音频又可以作为表达的辅助方式。日益繁复、多样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客观要求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导对象老师能够在庞杂的信息中正确合理利用多模态,从而协调好语言与非语言的搭配。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影响,教育信息化水平日趋提高,多模态教学模式也必定是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但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其他技术学科,它主要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或间接的交际工具,因此“人”的因素在教学中仍应占主导地位,不能因“多模态而多模态”。而面对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多模态教学理论,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还有待于学者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陈艺佳(渭南师范学院)

汉字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产物,所展现的文化魅力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所展现的传承价值比较显著,是支撑小学生拥有良好语文素养,并提升表达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当前的语文授课领域,教师需高度重视汉字教学模块优化设计,坚持以多模态构建和革新为根本要务,对接下来的识字课堂加以优化。在整个施教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感官体验所具备的支撑作用,并借助先进的教学载体和手段,努力构建更新颖的识字学习环境。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其能在获得直观感受的过程中真正加深理解。

一、基于多媒体构建汉字发音教学情境,带动听觉感官体验

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听觉感官体验,让其能在聆听过程中感受汉字的正确发音技巧,是支撑其建立良好识字学习意识,并夯实知识储备基础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识字课堂上,需明确这一目标导向,发挥多媒体所具备的载体作用,对整个施教情景加以优化。借助多媒体课件收集与识字课程内容有关的音频资料,然后以此为支撑开展汉字发音规范性示范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聆听中掌握正确的汉字发音技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汉字学习规范性。也可以促使其在掌握一定发音技巧的前提下,规范自身的口语表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和水平。

二、基于微课构建识字动画情景,带动视觉感官体验

在带领小学生参与识字模块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正确看待学生视觉体验,对于提高整体识字教学效能所具备的导向功能。并在接下来的课程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带动学生整体视觉体验为根本目标,对接下来的授课环境以及识字教学的实践方法加以优化。充分发挥微课这一载体所具备的视频功能优势,可以就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重要汉字知识加以整理,并通过微课有效处理,构建更加直观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动画视频。营造一个更加鲜活且生动的识字氛围,让学生能在获得良好学习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自身视觉上的观察与体验,有效发散思维,并通过大胆联想加深对整个汉字内涵以及基础要领的掌握。

三、基于汉字模板设置识字游戏,带动触感体验

在识字教学时,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触感体验强化,并以此为基准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创优设置。要从生活中发掘立体化的汉字模型,然后将其有效投入到识字课堂上。坚持以激趣为导向,设置趣味性的识字游戏活动。在为学生投放不同的汉字模板材料之后,引导学生摸索汉字的结构特点,然后通过联想和回顾自身所掌握的汉字知识储备说出对应的汉字。

四、基于生活实践积累汉字经验,多感官联动提高识字实效

在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需遵循多模态创新发展理念,就具体的授课模式加以革新。在生活理念正确导向下开展多元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在多感官有效联动获得综合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汉字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有感

仇乃鹏(渭南师范学院)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五种感官来感知世界,通过各种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即为模态。由五种感官渠道产生了五种交际模态,即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在中小学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种渠道或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以达到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目的的教学方法,可谓多模态教学模式。总结来看有以下的基本特点。

 

一、多模态教学模式强调多感官并用

多模态教学模式使多种感官并用,通过不同的媒介把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纳入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全方位多感官充盈的体验,激发学生多层次的联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多模态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各种感官在学生对知识建构中的作用,还强调图像、动作、视频、录像等视听、行为相结合的非语言文字符号模态在意义传递和建构中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的语境化、交际化和生活化。在多种身体力行的体验后,学生更容易将语言要点记得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种教学法联合运用

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传统的教师讲授法、PPT演示法、例题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操作法等。然而,单一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其侧重点和不完善性,一般只能解决一个侧面。而要培养具有多元化的识读能力和良好的交际能力的学生,则需要有更好更新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将多种教学模式并用,兼收并蓄,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同时更符合中小学阶段非汉语母语者的汉语学习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视频模式进行辅助教学,选择合适的视频并对其进行剪辑,并利用视频自然地引出课程的主题,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中国古建筑的文化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地图软件带领学生进行虚拟旅程,“身临其境”目睹中国古建筑的风采,并以此引导学生有效关注描述建筑物的关键词汇(风格,材质和特征等);教师还利用某同屏软件,将学生的笔记投影在屏幕上辅以提问,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分析,共同思考,从而强化了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整个课堂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体态等方面感受都一直处于汉语浸润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调动和增强。

 

三、多模态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相长

国际中文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多模态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采用多模态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的环境化、交际化和生活化。能够将所学到的汉语表达运用到日常的交际中。同时多模态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成长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多模态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要呈现一次较好的多模态课堂,教师要自己动脑动手,设计教案,制作教具,还要充当导演,布置任务,安排学生按要求完成。在多模态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汉语知识,更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能是策划者,又可能是执行者、审核者。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更有效地组织课堂,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在这次交流日中与会老师们还谈到了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多模态教学所面临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线上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对于线上中文教学中多模态的教学也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老师们谈到可以录制相应的教学视频、创设视频对话情境。这些都是很有实用性的探索,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模态可以使得汉语学习者在新的形势背景下体验到特殊的多模态体验。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洪少斌(渭南师范学院) 

如今,多模态教学的方式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得到了运用,所谓多模态教学方式,就是主张运用语言,文字,动作,视频,图像等不同模态符号的搭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从新冠疫情的的爆发与我国大面积的封控,教学的形式从线下转变为线上,信息时代之下,线上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以多媒体为媒介,是目前局势下教育的必然产物

多模态汉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其“智能化”,合理的将多模态教学应用于线上汉语教学当中,对汉语教学的不同环节进行更为全面全面的分析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还可以缓解学生的枯燥感,使得 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抵触感降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ppt,各类文字,文学网站构建视觉,听觉,语言文本的学习体系

视觉模态,听觉模态之外,还有口头语模态以及体态模态,教师在教学途中的神情体态以及口头语的应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师的神情懒散,口头禅与无厘头语言的过多使用,势必会影响课堂的严肃程度,反之,肃穆而轻快,兼顾趣味性以及课堂纪律的视觉,听觉模态架构才是更为优秀的选择

在对中小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多模态的教学方式有其优越性,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对于世界的好奇心重,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有趣的课堂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多模态教学能够将知识纵向整合,使得知识的碎片性减弱,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汉语教学的关键在于读写,这个问题在多模态的汉语教学中也不成问题,多模态的教学方式使得知识的可视化加强,更便利于学生读写来记忆与理解,而老师的主体性增强,老师对课堂氛围的掌握与引导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发生质变,教师也完全可以仅仅针对某一模块来点对点来训练学生,比如语言模块单独运用,可以极高效率完成学生的读写训练,更贴近传统教学方式。

在中小学生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多模态之间的组合作用,切勿滥用,顾此失彼,使得主要使用板块沉冗,同时也要结合中小学各阶段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若多板块的组合失误反倒可能会起反作用,总而言之,在疫情常态化的时期以及教学设备硬件水平快速提升的如今,多模板教学系统不仅在中小学教学,在其他教育学科中,都是必然趋势,要合理运用,使得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激发学生在线上课程中的好学心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黄筱(渭南师范学院) 

本节课钱老师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本节课的切入点,说明了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儿童对世界的思考方式都不同。只有在特定的阶段才能学会特定的内容,介绍了认知发展的四阶段。因为儿童的年龄较小,认知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少儿语言课堂氛围发现更多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 从受教对象出发,少儿语言的教学需要通俗易懂。而在现行世界环境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想更好的从事对于儿童的汉语教学,还需深挖多模态教学对于儿童学习中文的影响,更好的为少儿语言教学创设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

由于现代科技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的教室已经让学生和教师摆脱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时代。电脑、投影仪、PPT 课件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同时也是学生接受多模态化信息的物质条件。这之一是现阶段环境对于提高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质量的重要着手点。

而要创设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我们首先可以增加对于儿童教学的趣味学习,让孩子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我们也应善于运用“儿童的语言”采用温柔、和蔼的“母亲式关怀”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个让儿童舒适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去获取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对于老师提到的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语的使用,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可以从老师的体态语中观察老师的情绪和更好的感知和学习老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发展还处在不成熟阶段,希望老师能够通过较为直接的表达方式与之交流。对于学生所做出的行为作出直接的反应表现,用和蔼可亲的形象于之交流。如果要对学生作出表扬,应大方的面带微笑的赞扬,让学生较为直观的接收到来自老师的正向反馈,从而有更好的表现。

对于许多国际学生的教学来说,汉语并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单纯的知识输出,不能达到预估的教学效果。正如老师在课上所说我们可以用手势、动画演示等方法,根据不同国家语言习惯结合汉语教学让学生更加浅显易懂地接受和理解汉语,同时也给我们之后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借鉴,让我们对汉语教学更加感兴趣并且愿意去积极寻找更好的汉语教学方法。而少儿阶段正是身心发展、成长、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走好汉语教学关键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少儿对于语言学习的接受度。抓住少儿对未知事物的强烈好奇心,丰富少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少儿的语言学习起到辅助作用。而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给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才能收到来自学生的正向反馈。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李静奕(渭南师范学院)

          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是吸引孩子们眼球与兴趣的重要环节。而要如何创设的首要任务便是先了解孩子们眼中对语言的理解与认知程度从好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大部分孩子以及学龄前儿童已经可以唱简单的儿歌,能够说简单的句子,并且词汇量丰富。

         少儿儿童有了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已经能说出较为复杂的句 子,也能够与周围的人进行较为复杂的谈话,是--个熟练的“讲话人”了。下面就由言语理解、言语表达和言语社交三个方面展开该阶段的发展特点。

1.言语理解发展特点

(1)喜欢听故事,并且喜欢模拟故事里的人物角色,这也是其不断扩大词汇量的一个有效途径。(2)出现过分规则化现象。儿童有时候会将新的语法词素过分地应用到成人言语的规则之中,这就是过分规则化现象。

(3)能理解并正确回答成人提出的各样问题,如“谁”、“什么”、“哪儿”“为什么”等等。能够理解一些介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并开始能理解-一些表达时间的词语

2.言语表达发展特点

(1) 词汇量激增。儿童在近 36 个月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的词大体达千个,其语言 的丰富性可想而知,早已经不是那个自编“小儿语”的儿童了。并且人称代词“我”、“你”等运用较为熟练,2岁半时,儿童代词使用量已经达到他实用各样词类比率的13.6%,远远超过了2岁时的 5.7%,此外,数词、量词的出现频次。增多,语气 词的出现频次有所减少。这些说明,这时候的儿童语言已经向成人的表达靠近。 除此之外,儿童还喜欢问“为什么”,在得到答案的同时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2)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儿童的词汇量越来越丰富,能够用成人的说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句子的组成日趋复杂, 出现了 较为复杂的完整句子。句子 的含词量已普遍达到 5-6个单词,其中陈述句仍旧占有很大比重。同时,复合句也渐渐出现在儿童的语言中,如结合复句、连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等等。语法日渐复杂,体现了他们较为成熟的语言能力。儿童语言中的 80%能被陌生 人听懂,虽然仍旧会参杂一些错误,口是语言中的语法复杂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与成人的口语相像。

我们作为教学者也深刻体会到语言教学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业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是语文课堂上最基本,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手段。走进斯霞老师的课堂,我们常常被她简约而明晰、具体而生动的教学语言深深吸引。在她的语言中,抽象的事物变得丰富具体了。深奥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了,枯燥的事物变得趣味盎然了。她的教学语言不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

一、抽象事物具体化

皮亚杰认知理论指出,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掌握概念往往要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与具体的动作相联系。 应尊重儿童这一认知特点,用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把抽象事物具体化。1.“图”化

比如,“攀登”的“攀”字,字形复杂,意思抽象。斯老师教学这个字时,说:“想象自己在树林中攀爬枝叶茂密的大树的样子,这样就可以记得'攀’字的上半部分,有一个分开的'林’字。“想要爬上大树,就必须要有一只大手牢牢抓住树干,因此'攀’字的下面就是'大手’两个字了。”2.“动”化这段教学中,斯老师先做了侧身和踢左脚的动作,再配合语言描述,接着让学生也做做动作,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认识了“身”这个字,而且还在头脑中建立起字形和字义的联系。教学中,斯老师擅长发掘元素让学生动一动,并用教学语言巧妙点拨,让抽象的事物一下子具体化了。

二、深奥事物易懂化

教育学研究表明:置身具体情境、调动生活经验能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这些方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通过不断的学习模仿这类教学方式并根据孩子们不同的特点在创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会让课堂更加欢乐孩子们也能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李若晴(渭南师范学院)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现阶段的教育方式变得与以前有所不同,渐渐形成多模式的教学方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继承者,作为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我们,更加应该把中国文化和汉语紧随时代教育的发展模式,用多形式的方法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成为现实,而不只是被禁锢在歌词里。

其实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刚开始的我的确对这个专业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完全了解这个专业它的重要性,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以及就业没有清晰的认知。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学校这个桥梁,让我了解了泰国华文教师的各位老师们的日常工作,通过此次交流,为我以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中应注意的各种事项以及以后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到的方法和技巧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在交流会上,泰国华文教师的各位老师展示了不同的对低幼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汉语教育的教学方法。由于低幼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较为活跃,但不像大人一样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并且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极易被新鲜事物或是新奇玩意转移注意,再加上低幼阶段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并且学习时长较短、记忆力较差。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对儿童的汉语教学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作为师范专业,对儿童的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当代杰出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那么下面则是我针对低龄阶段的儿童提出的不同教育方法。

针对低幼阶段儿童思维发展较活跃这一方面,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氛围变得活泼,让每位儿童参与其中,比如教师讲道文具用品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说文具用品的中文,让儿童在座位上拿出对应的物品,也可以让一位儿童拿着物品在讲台上展示,让其他儿童说出其对应的汉语,或者是将儿童分为几组,每一组充当不同的文具,教师在讲台上说今天要学习的文具汉语,让对应的文具儿童站起来,完成类似“萝卜蹲”的游戏。使儿童在有趣、开心甚至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下完成所学习的汉语。当然,老师在教学时也要以活泼欢快的方式完成教学,跟孩子融入其中。

儿童喜欢新奇的事物,那么,在对儿童进行汉语教学时,应该用新奇的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抓住他们的眼球,不能像大人一样的单纯认识汉字。因此,可以用不同的道具来展示每一个汉字,或者是在多媒体上给儿童们展示汉字的演变,让他们发挥想象,从而记住汉字的书写。

当然,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儿童们会自然而然的表达出正确、流利的汉语。因此,教师的口语和表达就十分重要,先让儿童学会模仿自己的口语进而引导出儿童的口语和表达,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所提供的各种技术手段,给孩子们营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给孩子们放小短片,小动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儿童的心理,教师则需要多鼓励和表扬儿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但要留心观察,如果有儿童在学习汉语方面有错误或其他小问题,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并给予改正,及时纠正儿童的错误,避免产生错误的认知。

总之,对于低幼阶段的汉语教学,我认为就是老师融入孩子们这一群体,以他们的思维来对他们采取教学措施,也要仔细观察,因材施教,为儿童们创造一个欢快,难忘而又有用的汉语课堂。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李彤(渭南师范学院)

随着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如语言、图片、实物、音乐、规律等等)创设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置身在这些场景之中,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引发其情感共鸣的教学方法。在汉语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教学情境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作为一个学习主体展开自主的学习。为此,我们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汉语教学需要,创设多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让汉语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一运用生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是教师开展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可利用“语言”这一核心元素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生动的情境下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学会对语言进行灵活的运用。而学生在掌握好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课文进行更有效的解读。为了保障小学汉语教学的生动性与有效性,教师可挖掘课本中意境优美的语言,创设一个能够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欣赏语言美的教学情境。比如在《走月亮》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起夜晚月亮升起和照耀身边环境的场景,然后抓住课文中比较生动的语言,尝试描述当时的场景,引发学生展开想象,将学生带进生动的情境之中。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自主的语言表达,例如,学生可寻找课文中反复提及的“升起来了”、“是那样”、“照亮了”等等关键词语,结合自己的语言,将脑海里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对于课文中描写了溪水、山草、野花、月光、小水塘等等风景的语句,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先走进文本,欣赏这些语句的语言魅力,再运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画面进行生动的复述。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俨然将语言教学情境与语言训练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能够很好地提高汉语课中的语言教学效果。

二依托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教师在汉语课堂中开展信息化教学,这已然是一个常见的教学现象。在信息化的汉语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更丰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汉语教学,从更大程度上提高汉语教学实效。比如,教师可在信息化汉语教学中引入故事情境创设法,希望可充分利用故事元素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其主动走进情境之中,对故事情境中蕴含的汉语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依托信息化设备,一边为学生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视频,一边为学生讲述这一神话故事,让学生从教师的故事讲述、动画视频中更好地了解盘古的形象,并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盘古开天地的结果。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这些信息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比如课文中提及了盘古是个“巨人”,那么怎样的巨人才可以做到开辟天地呢?学生产生的这一疑问,可以从动画视频中获得答案。又比如课文中提及了盘古撑开天地时,天地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可从直观的动画视频中看到这一过程的形象描述,这可使其更好地理解文中提及的天地变化与盘古身体的变化。课文的最后详细地描述了盘古开天地之后美丽宇宙的模样,学生在观看动画视频时,可结合这部分的文本内容展开更直观、更深刻的认知与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信息化故事情境下的汉语学习效果。

三立足现实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贴近生活”是新课标对各学科教学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汉语教师也应将这一教学要求落实在阅读教学之中,并辅助科学、新型的教学方法,展开更高效的汉语教学[2]。比如教师可将“贴近生活”的教学要求与情境创设法相结合,建构起有效的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再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整理好汉语阅读教学的思路,开展有效的生活化汉语阅读教学。例如,在《慈母情深》这节课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和相关的生活元素,创设情境如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为了自己的某个目的,伸手问自己的妈妈要钱?那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们有没有亲自看过妈妈工作的环境?是否心里深受感触?走进课文,在‘我’的眼里,母亲究竟‘慈’在哪里?又有哪个地方触动了你的内心?”教师创设的这一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对类似生活画面的回忆,有利于学生走进自己真实的生活化情境之中,使其对情境中与生活存在紧密联系的汉语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有利于提高生活化情境下的汉语教学质量。

汉语教师运用语言情境、故事情境和生活情境展开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汉语阅读教学的实效。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入更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更生动的汉语教学氛围下展开高效率的学习。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李泽豪(渭南师范学院)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节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有以下方法。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应该因人而异,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语文教学大多注重说教以及填鸭式教育,对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歌谣的形式将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孩子们听的开心,学的快乐。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迷信老师的权威,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一方面可以让讲的同学对这个知识点有很深的掌握,明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爱上语文。

  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辅导教学。

  收到大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家种隔离。而网课成为了同学们的第二课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大爆炸。我们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互联网方便我们的教学,我们即使在屏幕前可能感受到青藏高原的荒凉、东北林海的静谧、南沙岛礁的魅力……我们不必出门也能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但互联网世界信息良莠不齐,需要我们教室擦亮眼睛为同学们甄选出正确合适的信息资源。

  激励学生夸奖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其中充当裁决者的角色 但这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这方面来说这也是打击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一种表现。

   当学生的可以自我测评并且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到激发时我们应该鼓励并且支持他们。在一般的听写活动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教师则应该在旁边辅导。比起灌输知识,让同学们爱上语文才是教学的目的。让同学互相批改作文,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后更好的去改正。

培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我们应该鼓励推崇的,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要用平等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位同学。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李智斌(渭南师范学院)

本期活动中,我非常荣幸地参加到本次的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活动中,在本期活动中,北京大学钱旭箐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活泼的“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主题交流会。在通过钱老师的讲解中,我发现汉语课堂原来还可以这么上的有趣。

本堂课钱老师通过“皮亚杰发展四阶段论”“多元智能理论”“多模态汉语教学”三个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并在讲解结束进行交流分享解答。

皮亚杰发展四理论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四阶段中,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的特点。皮亚杰的理论启发我们要对儿童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建构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儿童所处的不同思维阶段来设计教育训练活动。

在强调智能的多元化的讲解中。我们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就主要方面来看,人类有七种主要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一项智能仍可以再细分。七种智能都处于相同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观点则将语言与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核心位置,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智能多元承认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认知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并且认为,从这种学校教育中走出的学生在事业上将会更投入、更富有竞争力。笔者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语文课课堂改革时,首先要求所教班级的学生对自己的强势智力进行自我评价,结果发现有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无法评价自己的强势智力;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自我智力的评价仅限于数理智力和语言智力;有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认为自己智力低下;有些在文艺、体育、绘画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强势智慧。而多元智能理论内容的重大意义在于让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智能的丰富多彩。以语言为例,语言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技能,但在一种文化中可能以写作的方式出现,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以演讲的形式出现,在第三种文化里说不定就是颠倒字母的文字游戏。因此,智能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评价才具有现实意义。这一点与传统的智能理论具有明显的区别。传统的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属性或能力,智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从测试分数中推断出来,而与个体的文化经历没有关系。

多模态协同日益成为汉语课堂的常态,多模态研究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当前用于课堂教学的模态主要有听觉模态、视觉模态和其他模态,前两者更为普遍,运用更广泛;后者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多种模态之间主要存在互补关系和非互补关系。不同的汉语教师面对不同课型,应当选取不同的模态符号实现教学效果,并注意处理好各模态之间的强化、补充、协调、抽象与具体等关系。

每一期的交流分享日活动都是一次思想和见识的提升,同时有缘千里来相会,在交流日,我们可以向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老师学习,聆听老师们的分享。

最后,再次由衷的感谢钱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一堂活泼生动的课堂分享,在这节课堂上,我们又一次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我也多次被钱老师分享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同时也再次感谢为了本场活动顺利举办,辛苦付出的各位老师。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李智月(渭南师范学院)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鼓动,教师的教学用语是最直接的表达方 式。教师用好了课堂教学用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比,教师更要重视课堂 用语的运用。教态是教师讲课时情绪的外在表视,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铺助手段。学生在课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和“察其客”,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利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点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围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

1、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能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2、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3、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要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能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 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

老师应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才能喜欢语文老师,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为少儿语言教学创设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

刘晓(渭南师范学院)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人们用来交流生产经验,交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的交际工具。人们在劳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都离不开语言,因此,从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语言,让儿童正确地掌握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儿童学会了语言,可以运用语言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例如,儿童运用语言才能对已经认识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比较浅显的道理。语言又是向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工具,它在儿童教育的全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向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还是教儿童学习唱歌、绘画、游戏等,都必须运用语言。另外,只有儿童有了一定的语言水平,才能听懂老师和同伴的话接受教育和进行交往。

语言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使儿童用词表达所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铭记;语言不仅使儿童有可能直接去认识事物而且能使他们间接去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使认识的范围扩大认识的内容加深;语言还使儿童增强认识活动的有意性,使儿童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认识客观事物。

语言教学对儿童进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环境更是能够直接产生影响。那么如何我们才能够为少儿语言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呢?

1.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少儿语言。少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少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少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少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少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少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少儿语言。

2.利用文学作品,向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的语言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如通过诗歌客人来了使孩子知道妈妈不在家时,客人来了,小朋友要像主人一样热情有礼貌的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阿姨,请喝茶。客人走时,送到门口,会说:阿姨再见。孩子在文学作品里,学到了礼貌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

3.创设多听、多看、多说的语言环境。只有让少儿多听、多看、多说才能使少儿获得丰富的词汇,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从而发展少儿的语言能力,引导少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少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少儿语言教学创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是实现高等少儿语言教育的必要前提,更是推进该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让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加深其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从而得到更好的记忆,更深层次的的理解与感悟使我们所需要继续不断为之而努力的方向。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马雅琪(渭南师范学院)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尤为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恰逢繁荣壮大的有利时机。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昭示着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的对外汉语教育要想在未来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顺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勇于创新教学模式,渐渐由单调的教学模式向多模态教学模式转变。

那么什么是多模态教学?多模态教学是教学中将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构建的多模态系统组合为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并指导学生使用多模态手段构建学习。对教学而言,综合利用多种模态,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传统教学方式更侧重视觉与听觉。多模态教学方式不仅全面启动多模态,在视觉、听觉方面因为有了信息社会的背景,呈现出了全新的模态形式。即不再拘泥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讲台下看。充分利用电子产品、网络、各种教学音像资料呈现出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目前,多模态教学在国内外的中小学、高校都有运用。

1.多模态教学让课堂形式更生动丰富

多模态教学建立在信息技术手段基础上,相较于传统的教材、PPT的学习,显然从内容到形式都更为丰富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激发。从认知角度来看,多种模态的输入和输出,比单一的文字输入,理解与记忆的效果更好。

2.多模态教学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差异,多模态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菜单式学习方式。比如,对方言感兴趣的同学、对汉字文化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库,自学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使教学体现出个体性,而随后的评价与考核也可以有所依凭。

3.多模态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汉语知识更容易理解

现代汉语知识的传授如果只限于文字形式,有一部分内容就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以语法教学中的情态补语为例。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为学生展示一个清晰的语境。比如可让学生看一小段篮球比赛的视频,让同学们对参赛者的情态进行描述、比赛结束后,对获胜一方的情态变化。再进行描述。同学们都评价完后、告诉他们用上“得”、会引出“赢的人开心得欢呼起来”这类句子。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使用了文字、图片、视频的多模态教学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增强学习效果。

4.助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多模态教学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尤为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是文化。文化能够传承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可见文化能够体现在物质之中,同时又不以物质的形式存在。基于文化的特殊性。单纯靠文字。教师很难使学生对一种文化深入体会、学生无法做到在恰当的文化下进行交际。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如影像资料。能够最直观地呈现出某种文化。利于学生对该文化形成认知。

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促进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促进中小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推动学生前景化发展。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马奕琳(渭南师范学院)

课堂教学是实施语言教学的主阵地,少儿是未来时代的接班人,因此,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和活泼生动的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少儿语言素养全面提高的关键。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课堂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首先,运用多媒体的音像功能,创设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挖掘其中的愉快教学因素,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绪体验。语言教学恰好可以借此活起来,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有关语言知识、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学生对语言理解到位,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视频音像资料能填补学生的阅历缺陷,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活”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除此以外,我建议全体共享课堂,表达自己心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允许学生在兴奋紧张的思维中,把疑问,把答案,把一切在求知欲驱使下的思维活动在情不自禁中脱口喊出来,不必受传统课堂纪律的压抑。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和成功欲望,激活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创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只需随时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在理解课文字、词、句、段时,由于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往往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得到多种答案。对此,教师不仅应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解答方法,而且要为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提高语言能力,铺垫成功之路。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时时吸引学生,教师的语言表达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师想要把抽象理论、课本上死的知识讲活、讲透,吸引学生,就要求语言要丰富多彩,有幽默感,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讨论和思考,明白了道理,掌握了知识。其次,教师讲课时还要有激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引起学生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观之,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始终秉持以人为本,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齐梦尘(渭南师范学院)

模态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渠道和媒介,人类的交際活动具有多模态性。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文化课中各种模态的研究,探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加深外国学生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认知理解及融入中国文化语境的多模态教学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人们在使用语言的同时,还会伴随许多非语言的交际。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各种感官调动起来,以实现成功交际。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学生进行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的教学,其中也包括中国文化的教学。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多采用汉语作为媒介语,其优势是为外国学生创造了目的语交际环境,但不足是在认知方面,学生用非母语去学习复杂抽象的汉语与中国文化知识,难度较大。那么,汉语教师如何帮助留学生认知汉语与中国文化,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语境的融入感?用什么样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

(一)理论概述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该理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那里借鉴了元功能理论,认为图像、声音、动画、颜色等非语言符号同语言一样都能够体现一定的意义,实现三种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主要分析交际符号的不同模态、各种模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所体现的整体意义及其特征和功能。

(二)模态的分类关于模态的分类,新伦敦小组(1996)将模态资源分为语言、视觉、听觉、身势和空间模态。Forceville2009)将模态与人类的五种感官系统联系起来,分为五种模态:听觉模态、视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张德禄(2009)将模态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种。语言包括伴语言和纯语言,伴语言主要包括音响、音调、字体和布局,而纯语言又分为声音和文字。能够表达意义的非语言模态主要包括人们的身体动作和使用的工具、环境等其他非语言手段。Thibault将模态分为“静态模态”和“动态模态”,前者主要包括文字、图片、表格、绘画等,后者主要包括面对面的互动、动画、电影、使用录像机等。胡永近(2018)将模态系统分为两个层次或三个层次的符号系统。如交通信号系统是由意义和图符两个层次组成的符号系统;而语言属于三个层次的符号系统,分别为音系层、词汇语法层和意义层。胡永近又按维度将模态分为四种:口语和书面语等线性的是一维的,平面图画是二维的,立体图形和实物三维的,四维的则是动态的,例如电影、动画等。上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模态进行分类,有助于人们了解模态的各种特性。

二、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多模态研究

(一)外语课堂教学模态分析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研究,多模态外语教学就是其中之一。郭万群(2013)将英语课堂教学模态分为八类,分别是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附感觉、潜感觉、视听双模。其中前面三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并认为不同的课堂教学主模态与辅模态是不同的。在英语课堂教学模态中,听觉模态中的语音是学生听课及互动中接受信息的主要模态。副语言指交流过程中用来协助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语调、口音、语气、音色、音质、音强、语速、停顿、节奏、填充音、声响等。副语言有利于师生互动和学习情感迁移,强化教与学的效果。触觉模态中的计算机模拟,是指通过触摸计算机输入设备这种感知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人机互动也是重要的学习模式,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味觉与触觉模态很少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但会辅助教学,主要出现在附感觉与潜感觉中。附感觉是指信息接受者在感受与媒介直接相关的话语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其他感官呈现的模态形式,如听老师讲解“北京烤鸭皮脆肉嫩”时,学生运用听觉模态的同时,会产生对烤鸭的味觉,即附感觉。潜感觉是指潜意识地感受到并未呈现出来的另一种模态。如学生在听老师讲“北京烤鸭”时,头脑中也会出现烤鸭的形象。视听双模,指课堂话语中“边听边看”的视觉、听觉双模态并用。

(二)多模态的组合原则多模态组合不是模态越多越好,而应该考虑经济原则。因此,多模态组合的选择要达到最优化原则和经济原则之间的平衡。张德禄(2010)在研究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提出最佳效果原则,包括有效原则、适配原则、经济原则。多模态组合选择的最终目标是发挥多模态组合优势,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说,教师选择某种模态会基于以下三点的考虑:第一,是否意义上能够补缺;第二,是否能起到强化的作用;第三,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这样多模态组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教学效果。

三、中国文化课“京剧中的道具”多模态教学分析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面向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在认知方面,使学生能够了解京剧中交通工具的功能和特点,并能运用句型“用……表示……”进行表达;在技能方面,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归纳总结与概括抽象的能力;在情感方面,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及对中国文化情境的融入感。教学以教师有声语言为主模态,并使用PPT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文字、图像、视频、符号等视觉模态与音乐等听觉模态,并配以马鞭等实物道具,实现人物接触的触觉模态。通过对“京剧中的道具”多模态教学情境的展示,使学生掌握中国戏剧区别于西方戏剧的一大特征,即京剧艺术是通过高度抽象的方式来营造各种意境的。

(二)教学过程中的多模态运用

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语言导入视频。通过图像提问、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表现方式。导入环节运用的模态有:(1)听觉模态,主要以教师的有声语言为主,这是学生听课的主要模态。(2)视觉模态,这一模态中的图像具有具体形象的提示作用,使从未接触过某文化的外国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初步认知。(3)视听双模,边听边看、视听双模态并用,可促进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2.讲解环节教师先播放视频,并对视频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出问题,并在PPT中呈现出文字。这一环节中运用的模态有:(1)视听双模,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2)听觉模态,教师的语言引导、讲解有助于学生对视频的进一步理解。(3)视觉模态,通过图片的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PPT中文字的呈现使学生对汉字产生视觉感知,有利于对汉字字形的记忆,文字也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主要模态。

3.运用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的模态有:(1)听觉模态,有声语言是课堂互动中接受信息的主要模态。(2)视觉模态,图像的视觉感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内容。(3)触觉模态,是通过人物接触实现的,即让学生手持马鞭道具,这样的接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产生相应的认知或心理效应。(4)视听双模,作为认知负荷理论的重要假设和研究成果,这是积极学习的重要体现。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

4.结课环节主要采用听觉模态中的有声语言模态,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观看视频的作业。听觉模态中的有声语言仍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态,听觉模态中的副语言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发音夸张、语速较慢、停顿较多且时间较长等方面。由于教学对象是外国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性的语言,在进行有声语言表达的同时,教师会附带大量的手势、动作和表情等肢体语言,这些属于视觉模态。文字、符号、图片、图像、视频等视觉模态,以及人物接触的触觉模态等多模态的运用都应参与到课堂教学主题意义的表达中来。这些多模态组合的设计遵循了有效原则、适配原则与经济原则,在意义上能够互相补缺,并在教学中起到强化的作用,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由此可见,多模态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外国学生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认知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语境的融入感。这种多模态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能使外国学生“读懂”中国文化,对于我国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的角度,为如何在汉语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而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国别等特征,把中国文化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多模态教学模式相结合,探讨不同模态组合的最佳效果,将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为少儿语言教学创设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

申良瑞(渭南师范学院)

近年来针对汉语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专业人士都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理论,这些都对课堂教学质量举足轻重。但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还不止如此,课堂教学的气氛也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一切能够推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教学行为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畏难情绪,让学生更快、更好、更牢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良好的课堂气氛,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实物、图片及简笔画教学

 

形象在语言习得的过程口有特殊的地位,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因此,图片教学法是初级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图说话,顾名思义,就是以单幅或连环画为素材,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的方法,形象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我们这门课的主要目标。本文从看图说话教学的主要方法入手进行探讨。学生在学一种陌生的语言时,不利用中介语,他们很难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印象,而此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这一事物的演示。实物、图片或简笔画为直观。比如在介绍水果时,可以用实物演示;在介绍体育运动时,可以借助图片:而在介绍乐器时,由于食物的不便于携带,教师可以用简笔画来演示。直观的教学法是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也为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留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些局促感。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将有助于缓解学生的不适感,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新的语言文化背景中。而肢体语言的运用恰好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离。比如在学习动词拎、挎、背、抗、顶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自己或学生的包儿进行演示的同时,介绍相应的词。这能让学生快速将动作与词关联起来,理解词义。

   肢体语言还可以运用在学生的口头表达上。比如在复习旧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所学词句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让学生相据表演内容结合关键词说出一句话,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学生投入于教 推荐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产生自我表达的欲望。

三、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来华学习语言的留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除了衣食住行之外还包括:名胜古迹、礼仪文化、风土人情、电影及明星、历史传说等。这些都为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材料的选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迫切地需要了解跟他们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问题,而在满足了初级的物质需求后,更深层次的精袖层面的内容也就成为了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便捷方式。因此从学生关心的话题出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也为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供了条件。

最后课堂教学气氛调节的如何能够表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而这一切还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修养,对教学内容有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处理,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适时而恰当地将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王雨菲(渭南师范学院)

汉语作为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汉语教学课程面临难度偏大、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信息化手段利用不足多模态概念等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模态理论成型、发展。按照 G-克瑞斯的说法 ,模态是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的运用,都是人跟外界互动的方式的通道。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和钱旭菁教授等老师们的分享,我更加充分的了解到了多模态汉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结合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即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他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客体永恒性)、前运算阶段(相对具体性、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具体运算阶段(客体守恒性、 去中心化 、思维可逆性)、形式运算阶段( 抽象逻辑思维 )。以此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人的智力与人的大脑的生理结构密切相关。加德纳通过数年时间分析人脑和人脑对教育的影响,他在大量心理学实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大脑中至少有着多个不同的智力中心,因而,人类思维和认识方式是多元的,亦即存在多元智能。加德纳指出,这使我们对我们的学习潜力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有限的看法。尽管传统的两种能力有助于你“进入名牌大学”,但你未来的生活质量则依赖于“你对其他形式的智力拥有和使用的程度”。

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的相应智能水平都能得到发展。因此,教育应该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发现、展现和促进各种智能的情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使学生能扬长避短,激发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个性。在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力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由于不同的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和所依托的不同符号系统,因而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技术,以适应不同的智力特点。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教学也应当采用丰富多样的、适应性的、有广泛选择性的教学技术。

多模态教学能够全方面多角度地为学生服务,能全面立体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此次培训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是我未来就业道路的点睛之笔。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吴旻

多模态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文字、图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意义符号创设多模态语境,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与接收,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优化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活动。

本人有幸参加了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的活动,听取和学习了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钱旭菁教授的讲座。作为一名一线汉语授课教师,对于中小学的多模态汉语教学,本人也有一些粗浅的看法:

多模态教学包括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和空间模态四个方面。本人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的教学模态来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一、视觉模态

    视觉模态包括文字、体态语、图片、图像、视频和表意符号。视觉模态适用于低龄段学生实物词汇的学习,如颜色、水果、动物、蔬菜、交通工具、文具、玩具、家具、食物、日常生活用品等。学生可以借助图片快速建立实物与词汇的对应关系,从而记住这些词汇。

二、听觉模态

    听觉模态包括有声语音、音乐、其他音效和节奏韵律。听觉模态适用于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可以使用儿歌对低龄段学生进行汉语学习的启蒙,通过演唱儿歌,让学生能够开口说汉语。同样,很多高龄段的学生,是因为一首汉语歌开始走上学习汉语的道路的,所以听觉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汉语的新世界的大门。

三、触觉模态

触觉模态包括肢体感应、人人接触、人物接触和环境接触。触觉模态适用于学习一些能够感知的词汇,如热、冷、凉、冰、硬、软、轻、重、厚、薄、湿、干、锋利、丝滑、粗糙、柔软等词汇,可以通过人物接触,让学生亲身体会接触到物体瞬间的感觉,从而将这种感觉和所对应的词汇建立联系。又如牵手、拉手、握手、拍手、击掌、拉扯、亲吻、拥抱、打架等动作可以通过人人接触来获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教室,营造语言环境,如医院、餐馆、酒店、超市、书店、水果店、邮局等让学生通过环境接触,在模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汉语口语操练,让学生想说、 敢说、能说、会说。

四、空间模态

空间模态包括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静态空间主要表现为教室区域功能的设计,教师将教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图书阅读区、学生作品展示区、活动区、练习区、作业批改区等,并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装饰。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将教室装饰成该节日的风格,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节日的氛围。如春节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装饰教室,通过剪春字、贴窗花、贴春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迎春活动,感受节日背后的文化气息。

动态空间主要表现为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位移、分布及师生角色的转换等。动态空间适用于中高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跟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扮演教师,完成课堂内容的讲解。如把一篇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安排一组“小老师”,让“小老师”自己备课,完成课文的讲解。之后,请听课的学生来评定哪组“小老师”讲得最好。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钻研教材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靴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需要付出很多,需要准备很多,很不容易,从而让学生更加尊重并理解教师。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因以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而多模态教学更是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大量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小学学生汉语教学的新模式。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吴秋颖(渭南师范学院)  

多感官联动和多渠道结合,是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钱旭菁老师的汉语多模态教学分享中,我明白多模态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并从不同维度展开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素养的综合发展。

多模态教学能激发趣味,唤醒学习热情。在传统的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文本为单一载体展开教学,但是这种单一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实物等信息媒介的融合,为学生构建多模态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刺激下,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多模态教学能启发智慧,引发多维思考。当今时代的汉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采用“以问代答”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的思考。那么,教师如何做到有效发问,并引导学生高效回答呢?是的,教师应构建多模态教学模式,在给予学生多感官刺激和多维度启发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多维度思考。

多模态教学引发联想,巩固基础知识。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与记忆的过程,还是体验与感知的过程。因此,在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动态的、综合的、沉浸式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多感官刺激之下引发多角度联想,从而帮助学生优化基础知识学习,提升综合语言素养。

以多模态教学的方式回顾总结,促进语言实践。回顾总结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形成学习体会、完善知识体系的环节。在传统的中小学汉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自说自话,通过自己的语言陈述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成果,但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采取多模态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进行回顾总结,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实现听说一体,读写结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深入反思与全面总结。

 多模态的汉语教学改变了传统枯燥无味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图像、语言、声音等多种手段,刺激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同时也是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有效手段,更有利于达到追求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杨环如(渭南师范学院)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对中文学习的需求持续旺盛,国际中文教育蓬勃发展。在刚刚过去的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孙春兰总理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必将为世界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也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中国愿广泛开展与各国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合作,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坚持质量优先,推广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因地制宜开发教学大纲本土化教材教辅和教学工具,创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打造更加开放包容更加优质可及的国际中文教育新格局,更好地满足各国人民学习中文的需要。

本次交流日以“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为主题,从“皮亚杰发展四阶段论”,“多元智能理论”,“多模态教学”三个模块来讲述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首先,皮亚杰发展四阶段论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学习如何使感官活动和运动活动相协调。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在这一阶段,儿童智慧的成长突出表现在三方面:逐渐形成物体永恒性;儿童的空间时间组织也达到一定水平;出现了因果性认识的萌芽。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由于语言的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获得了守恒性。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已经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了解掌握皮亚杰的发展四阶段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不能认为加速儿童的发展,同时要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此外要考虑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其次多元智能理论从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语言智能八大智能来讲述了各个智能的特点,以及协调发展的优势。让大家清楚的认识到要作为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重新定位教学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作为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正确引导和挖掘,要让每个学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下,更好的实施,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要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最后提出多模态教学方式,并从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空间模态四个大方面来介绍了其表现方式,比如视觉模态有课堂上呈现的文字,体态语,图像,视频,表意符号等;触觉模态有肢体感应,幼儿学习者常常模仿教师或视频录像中的肢体动作,感知和协调自己的肢体,全身反应法,人人接触,人物接触,环境接触;空间模态即课堂空间结构的设计有静态空间话语和动态空间话语,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模态理论发展距今已有二十余年,多模态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尤其在当前疫情环境下线上教学成为一种常态,同时线上教学也依旧面临着极大地挑战,例如师生有效互动少,部分教学方法缺乏可实施性等。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多种互动方式促进线上教学,如用线上直播软件地互动功能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设计线上教学游戏;合理设计练习题;多模态复习方式等。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入了解多模态理论为以后将多模态教学方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杨宇倩(渭南师范学院) 

       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到了传统的认知科学认为身心是两个独立的系统,然而,体验认知理论的出现否定了这种割裂身体和认知的二元认知观。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证据表明:感觉与动觉的体验包含于认知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不仅是认知的感受器和传导器,也是认知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很少依靠单一的听说模态,而是整合了视觉、动觉、触觉等多重模态,故而语言学习在本质上也应是多模态的。因此多模态教学鼓励将不同的感官模态整合起来,而不是像传统的外语教学那样过度地依赖听说。

        多模态教学充分结合身体和认知。“体验认知”或“体验学习范式”在二语语音训练中基于这样的理论框架:语言的韵律在语音和语用层面都与手势等身体动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故而善用身体和话语的结合可有效地促进语音的学习。多模态语音教学拥有广泛的认知资源可供调动,例如图式化的语音频谱及音高曲线(视觉)、手势(动觉)、触摸(触觉)等。其中,手势由于整合了视觉和动觉信息且不需要设计专门的教具而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研究实践中,视觉化的语音信息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教学设备有要求却对动觉系统的参与度要求不高,因而不少学者将其作为单独的研究分支,而体验认知框架下的多模态教学一般使用手势、触摸等由动觉系统参与的教学策略。

        由于身体和认知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话语是认知最重要的表达工具,在身体动觉系统支配下产生的手势则出现在了话语、认知和运动感官的交界点上。于是,人的手势和语言在同一认知体系下,共享同一套交流系统。因此,手势在个体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模型和假说来解释手势在语言处理、认知和学习中的作用。

在认知和学习方面,多数研究认为手势可减少认知负担,有意义的手势可显著降低对工作记忆的占用、减轻认知压力进而巩固知识记忆。当然,也有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势会传递冗余信息从而加重学生的认知负担,带来负面的学习效应。这提示我们在多模态教学中,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应秉持适度、实用的原则。基于上述认识,多模态教学充分地将身体和认知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体验认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多模态教学对外语语音学习有积极作用。具体到外语语音学习上来,按照学习对象的性质可分为音段层面的教学和韵律层面的教学。在多模态教学的框架下常用以下手段将身体动觉感官与认知相联系,并已有大量实证研究证据表明其有效性。第一,以敲打的手势与语流中被凸显的部分同现,来改善外语学习者的口音并辅助单词记忆。第二,使用手势来描摹音高特征(比如用手向右上方划表示升调)来帮助声调和句调的学习。第三,使用水平移动的手势来描摹音长特征,此举可用来教授长元音的发音。第四,使用拍手的方式来拟合语言的韵律特点,使学生的话语产出更加符合目的语的韵律节奏,从而提高整体发音质量。除了韵律,已有研究表明,打拍子对于掌握音拍等时性语言(如日语)和音节等时性语言(如法语)的长音有帮助作用。近来也有研究引导学生用脚踩节拍或手指击打桌面的方式来拟合目的语的节奏特征,并取得了积极的训练效果。

此外,还有研究在动觉信息的基础上添加了音乐和旋律,来辅助青少年或儿童学习新单词的发音。这个方法已经被证明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记忆新单词,习得的单词发音也比通过传统教学法习得的发音更准确。

在音段音位方面,目前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主要集中于对具体发音特征的偏误纠正。比如将紧握的拳头迅速打开以描摹送气音除阻时的强烈气流;将手指拢成圈来提示发圆唇音时嘴唇的形状;用手开合的程度来提示元音开口度的大小等。

 此外,使用指示性手势来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发音器官的移动及明显的调音动作(如双唇音、唇齿音和齿间音)被证实简单易用且效果显著。

除特定的手势外,触觉信息亦可帮助学生掌握发音特征。典型的如用手指感受舌尖放在齿间的状态来训练齿间音的发音,将手放在声带附近感受浊辅音发音时的声带振动,将手放在嘴唇前方感受送气音的气流等。需要指出的是,在音段层面,上述多模态教学手段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发音能力,但对感知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

发掘多模态语音教学的应用前景。不难看出,多模态语音教学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试举例如下。

既有的研究已从多方面证实多模态教学在单词和句子发音上的积极作用,实践中可尝试将其推广到会话层面。由于语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在会话层面自主产出的能力,而时下流行的交际型教学法并不以发音偏误纠正为重点。未来的课堂中可尝试将多模态语音教学法与交际型教学法相结合,以期取得加成效应。

音段音位和韵律特征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现在已有零星的研究表明针对韵律的训练可能对音段音位的习得起到帮助作用。而二语习得领域的元分析数据表明,“内隐训练”在保持学生自主口语产出能力的稳定性上有一定的优势。让身体参与到韵律特征的习得中,以期提高整体发音水平和音段音位的发音准确性即属内隐训练的一种应用场景。

在中小学外语教学方面,多模态教学法值得推广。越来越多的小语种已经进入中小学课堂,对儿童青少年来说,传统的听说训练法不仅枯燥且低效;对学校来说,既往在英语课堂上积累的语音训练经验未必能迁移到其他外语的课堂上。而多模态语音教学不仅生动有趣,且在小语种的音系习得中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可供参照。

多模态语音教学法在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尚有空白可填补。目前该领域仅见对声调和送气音的习得研究,但实际上对外汉语中存在大量的音段和韵律现象,对海外汉语学习者而言颇具难度,这些都可纳入多模态语音教学的研究范畴。教师可根据已有的研究来设计多模态教学方案,并逐步尝试进行实证研究以定量评估各种教学方案的优劣。鉴于海外庞大的汉语学习人群,该课题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终端的实证研究较多,理论总结较少。由于该领域较新,多数研究尚处于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具体结论的阶段,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卓有成效,但尚未见到系统的研究回顾,更没有元分析来量化比对各种训练方法的效应量并归纳出理论模型。这或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一个重点课题。

除了传统的评估手段,不少实验室已经开始引入神经科学的手段,包括事件相关电位、脑电图、眼动仪等。从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探明多模态教学对语音习得的影响势在必行,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推动教学研究的发展。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姚高阳(渭南师范学院)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聆听了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活动,非常感谢本期主讲嘉宾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钱旭菁教授就《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的精彩分享,令我受益良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多模态教学对外语语音学习有积极作用。具体到外语语音学习上来,按照学习对象的性质可分为音段层面的教学和韵律层面的教学。在多模态教学的框架下常用以下手段将身体动觉感官与认知相联系,并已有大量实证研究证据表明其有效性。第一,以敲打的手势(beat gesture)与语流中被凸显的部分同现,来改善外语学习者的口音并辅助单词记忆。第二,使用手势来描摹音高特征(比如用手向右上方划表示升调)来帮助声调和句调的学习。第三,使用水平移动的手势来描摹音长特征,此举可用来教授长元音的发音。第四,使用拍手的方式来拟合语言的韵律特点,使学生的话语产出更加符合目的语的韵律节奏,从而提高整体发音质量。除了韵律,已有研究表明,打拍子对于掌握音拍等时性(Mora-timed)语言(如日语)和音节等时性(Syllable-timed)语言(如法语)的长音有帮助作用。

近来也有研究引导学生用脚踩节拍或手指击打桌面的方式来拟合目的语的节奏特征,并取得了积极的训练效果。    此外,还有研究在动觉信息的基础上添加了音乐和旋律,来辅助青少年或儿童学习新单词的发音。这个方法已经被证明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记忆新单词,习得的单词发音也比通过传统教学法习得的发音更准确。   

 在音段音位方面,目前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主要集中于对具体发音特征的偏误纠正。比如将紧握的拳头迅速打开以描摹送气音除阻时的强烈气流;将手指拢成圈来提示发圆唇音时嘴唇的形状;用手开合的程度来提示元音开口度的大小等。    此外,使用指示性(deictic)手势来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发音器官的移动及明显的调音动作(如双唇音、唇齿音和齿间音)被证实简单易用且效果显著。    除特定的手势外,触觉信息亦可帮助学生掌握发音特征。典型的如用手指感受舌尖放在齿间的状态来训练齿间音的发音,将手放在声带附近感受浊辅音发音时的声带振动,将手放在嘴唇前方感受送气音的气流等。需要指出的是,在音段层面,上述多模态教学手段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发音能力,但对感知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   

 发掘多模态语音教学的应用前景。不难看出,多模态语音教学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试举例如下。    既有的研究已从多方面证实多模态教学在单词和句子发音上的积极作用,实践中可尝试将其推广到会话层面。由于语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在会话层面自主产出的能力,而时下流行的交际型教学法并不以发音偏误纠正为重点。未来的课堂中可尝试将多模态语音教学法与交际型教学法相结合,以期取得加成效应。

  音段音位和韵律特征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现在已有零星的研究表明针对韵律的训练可能对音段音位的习得起到帮助作用。而二语习得领域的元分析数据表明,内隐训练implicit training)在保持学生自主口语产出能力的稳定性上有一定的优势。让身体参与到韵律特征的习得中,以期提高整体发音水平和音段音位的发音准确性即属内隐训练的一种应用场景。    

在中小学外语教学方面,多模态教学法值得推广。越来越多的小语种已经进入中小学课堂,对儿童青少年来说,传统的听说训练法不仅枯燥且低效;对学校来说,既往在英语课堂上积累的语音训练经验未必能迁移到其他外语的课堂上。而多模态语音教学不仅生动有趣,且在小语种的音系习得中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可供参照。

  多模态语音教学法在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尚有空白可填补。目前该领域仅见对声调和送气音的习得研究,但实际上对外汉语中存在大量的音段和韵律现象,对海外汉语学习者而言颇具难度,这些都可纳入多模态语音教学的研究范畴。教师可根据已有的研究来设计多模态教学方案,并逐步尝试进行实证研究以定量评估各种教学方案的优劣。鉴于海外庞大的汉语学习人群,该课题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终端的实证研究较多,理论总结较少。由于该领域较新,多数研究尚处于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具体结论的阶段,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卓有成效,但尚未见到系统的研究回顾,更没有元分析来量化比对各种训练方法的效应量并归纳出理论模型。这或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一个重点课题。    除了传统的评估手段,不少实验室已经开始引入神经科学的手段,包括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脑电图、眼动仪等。从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探明多模态教学对语音习得的影响势在必行,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推动教学研究的发展。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姚丽娜-渭南师范学院

汉语的学习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学汉语这一趋势的不断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也发展起来了。学习汉语是一种对语言的学习,那么,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学方式的改进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自然也很重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在汉语学习中应该逐渐积淀语言素养,从而为培养运用汉语进行沟通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到中小学生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在听取教师们的经验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各位教师的经验分享,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们对中文教学工作的热爱,也能够看到教师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专业性。教师们的分享将会发挥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且为在未来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我们提供无可比拟的借鉴作用,这将是我们进一步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的重要资源。

    通过分享,我们发现,在汉语教学中,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中,游戏模式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且主要围绕日常生活等内容来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不仅是在学习语言,而且能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以及艺术这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接触到中文,然后学会使用中文,同时,在中文"沉浸式"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学会中文,在这样的教学中,学习汉语就成为了由潜移默化再到水到渠成的一个渐变的过程。另外,在乐中学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于是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各位教师精彩的教学经验交流中,我们对多模态汉语教学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地提升。在本期教学分享中,交流的主题是多模态汉语教学,所谓模态,即感官,多模态,即多感官。多感官并用学习,就营造了一个充盈的学习氛围,其实,就是在教学中,把文本文字或教师口头传递的单一模态互动方式,增加其他如视觉、听觉等方式,就是多模态的方式。多模态教学,能够弥补单模态教学的不足,也可以强化教学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加深教学材料的理解,同时,通过照片再现场景、语调语气渲染气氛等形式也可以抒发情感。因此,强调多模态教学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而我们更应该多多探索此种教学方式。

多模态教学可谓是面面俱到的。在教学中,它不但把握了学生的特点,而且能够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展开教学,它的教学所涉及的领域是可以扩大的,教学内容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

因为是对外汉语教学,那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更多的是目的语,即中文。教师会全程运用中文来教学,而学生在课堂语境中会听见中文、听懂中文,然后直至学会中文并运用中文来进行交流。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同时,还会培养学生的汉字认读以及基本汉字书写能力。在听的层面,可以设计了活动环节,即教师表达出相关信息后,学生根据提示采取与信息相对应的行动的形式;在说的层面,学生可以按照要求用句子来表达图片内容的形式;在读的层面,可以以"图文配对""汉字拼图"的形式呈现;在写的层面,为了让学生对汉字的形和义都有深刻的印象,就应该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全面地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以及艺术领域,这样,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也将会是丰富多彩的,也更利于学生在乐中学,无形之中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前,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不同层次的中文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学,最终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高运用中文进行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语速合适,且声音洪亮,又能够结合粉笔板书来加强视觉效果,同时,教师偏重于对句子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沟通的能力。另外,教师总是诲人不倦,学生也能够时刻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在教师的激励式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文的信心会渐渐地增强,这对于学习中文是有益的。对于汉字教学,教师在课堂中会安排复习时间,这一部分内容同样是以游戏的方式来呈现的,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做课堂的小主人,让学生运用所学汉字以及句子来与其他同学互动。到了听说读写的环节时,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汉字的笔顺,也让学生主动来表达所学内容,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在教师们的经验交流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教学中做到声情并茂,能够充分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沉浸式"学习,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中文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同时,此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也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将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另外,在中文教学中,我们也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要勇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在中文教学的旅途中继续探索,共同营造一个不一样的教学氛围。

 

 

 

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小学多模态汉语教学

赵佳璐(渭南师范学院)

多模态语文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改革,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从广义上来说,多模态语文教学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利用多种感官(眼、耳、口、手、脑等)协同作用来实现多维动态信息交互的方式。在中小学作文课堂上,通过调一材进行加工和组织运用,以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已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在中小学作文课堂上,借助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科融合性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互促性。但同时也要看到,新技术还未完全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信息和数据交换方式带来的局限。

一、基于多模态教学理念,探索作文课堂的多种教学模式

多模态教学是当前国内中小学作文课堂的主要特征。当前,大多数学校的作文课堂主要是由老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听来完成作文。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十分有限,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因此,在中小学作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在学科知识上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多模态交流与互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模式。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当前学校班级人数和年级分布等情况以及各学科学习任务特点和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知识积累及经验优势进行作文课堂的创新设计。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认识自然、培养能力的兴趣并提升语文素养。

.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作文课堂上“感官”与“思维”的有机结合

多模态教学方式下的作文教学过程,就是利用现代技术,通过整合多学科相关知识与信息的方式,实现感官交互过程中感官、思维等方面的信息融合。“脑”作为人脑活动的主体部分,能够以人脑思维所关注领域及其活动特点为基础,对外部事物进行感知、记忆、想象和理解。因此,多模态作文课堂上引入脑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强对相关信息认知并产生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发挥脑科学知识对于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作文课堂上引入脑科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更好的感知体验和理解思考。

三、借助多模态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应用能力

在中小学作文课堂上,借助多模态语文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借助多模态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首先要从教材中挖掘与多模态写作有关的素材。例如春天来了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形式的感官去感知春天,让其在感官感知中形成春天真美的初步感受和认识。其次,教师还可以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出适合多模态作文教学应用的素材。例如在学习《秋天来了》这一课时,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惊喜:从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上去感知秋景。再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写作操作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广度,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并且指出语言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工具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功能性人文性的统一与对立的关系。同时,对于中国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也面临着更高的考验。如何把握这种关系,首先要认识到学习现代汉语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现代汉语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提高中小学生语言素养、提高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语文,中国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解中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掌握中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辉煌的文化,中文博大精深,词汇丰富,比喻贴切,能表达细腻的感情,许多优秀文学巨作都是由中文创作的,一部《红楼梦》就足以让世界上所有的文学作品黯然失色。掌握中文就是掌握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学习中文,掌握中文,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中文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上一条:2023年中山大学“一带一路”奖学金招生通知 -泰国华文教师公会 下一条:新闻:第十八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