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心得展示

分享到:
点击次数:1515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24日09:22:49 打印此页 关闭

在罗宗正主席的关心和指导下,泰国华文教师公会(学术组)发起的“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于2022年5月14日成功举办第十一期交流活动。本期活动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主题为《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主持人是泰新加坡国际学校祝君如老师。赵教授分享的主题和内容引起了参会老师们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数十位老师提交学习心得,部分心得展示如下:


学习《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感想

-参加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郑周文

西班牙圣安东尼奥大学国际教育学在读博士

中文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共性,但仅仅依赖这些共性是远远不够的,起码教学效果不是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中文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千方百计以中文学习为载体,放飞孩子的梦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求欲望,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童心、童言、童趣回归课堂。而这些具体的作法,就是中文教学的个性。完美的中文教学应该是在遵循教学共性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中文教学的共性之一,应该是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相同。中文教师应该是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就要求老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文本的互动”……不论教师的教学个性如何,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毋庸置疑,不可偏离的。 
  中文教学的共性之二,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流程大致相同。一般来说,都是由“情景导入-整体感知-重点品析-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归纳小结-作业布置”几个主要环节构成。注重对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文本的解读,突出“对话”意识、“互动”意识、“探究”意识,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等等,在这些共性中,又蕴含着多种凸现教学个性的切入点。如“导入”的手段、“导入”的方式、“整体感知”的形式、“重点品析”的内容选择、“问题的来源与筛选”、“拓展延伸”的结合点等等,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中文教学的共性之三,应该是教学目标相同、重点相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诵读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性趣,养成健康人格……因此,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重视课堂教学的诵读训练和朗读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作笔记和抒写自己真情实感的习惯。要启发学生体会和感悟文本中的意境和情感,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之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共鸣。久而久之,中文素养就可渐入佳境。 
  而中文教学的个性,是教师教学经验的凝聚,是教学探索的成果,是教学风格的展示,是教师智性的体现,是与众不同的特色所在。教学个性,可以在理解教材的深度,处理教材的角度,开发教材的广度上下功夫,也可在运用教学手段,采取的教学方法,选取的教学策略上做文章。 
  总之,教学共性是教学常规的立足点,出发点;教学个性是创新教学的生发点,添辉增色点。   

 



 

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

-参加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李超

阿尔及利亚奥兰大学

         2022514日赵杨教授在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中做了《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的演讲,他认为当前外语教学法很多,每种教学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并没有所谓的“最佳教学法”,主张放弃寻找最佳教学法,而是遵循具有普遍性的教学原则更为合适。赵教授列举了以下三位学者提出的语言教学原则:

文秋芳(2016)的“三原则”,即以学习为中心;学用结合;全人教育。教学要以学习过程为中心,注重输入和输出的无缝衔接,在培养学生工具性目标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人文教育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

靳洪刚(2011)的“十原则”,即1.以任务为语言教学基本单位;2.教学采用“体验学习”;3.语言教学提供丰富的输入;4.语言教学提供详尽的扩展性输入;5.语言学习是一种组块学习;6.语言教学注重语言结构的练习;7.语言教学强调在有大量输入基础上的有效输出;8.语言教学强调反馈纠错、培养学习者的差异意识;9.语言教学尊重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规律;10.语言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个人化合作学习。

    赵金铭(2014)的“思路、教法、技法”“三为主”等,1.思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先语后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整词教学,字、词、句贯通);整体识字,先认后写;结构组块,词组本位,精讲多练。2.教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实施具体教学。3.技法:教学组织技法和具体教学技巧。三为主:1.教师为主导,即客观上指教材、大纲、考核形式、教师;主观上要求教师要启发和激励学生,将教师作为“动机源”,让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愿意主动学习。2.学生为主体,即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学能、动机、母语背景、文化背景等。3.练习为主线,即练习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练习有助于建立学习共同体,练习是由懂到会(消极词汇变为积极词汇)的关键一环。

赵教授重点讲了以下是十一个“基于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教学原则”:1.语言教学要使学习者既掌握丰富的公式化表达(语块或构式),也要具备基于规则的意识。也就是说语块学习既要会在交际中正确使用,也要充分理解语块的内部构造规则,避免语块被修改之后无法识别而造成交际障碍。2.语言教学是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学习信心。常见的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有:沉浸式教学、基于内容的教学、任务式教学等,这种教学要谨慎纠正,只有在学生对意义理解不当时才进行纠正,其它不影响意义理解的偏误都不需要进行纠正。3.语言教学要使学习者在关注意义的背景下关注形式,在讲解容易混淆的近义词时,少用元语言知识进行讲解,多给学生举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来体会区别。4.在不忽视显性知识教学的背景下将重点集中使学习者隐性知识的培养上。显性知识(纯语言知识)向隐性知识(语言运用)的转换类似于陈述性知识(是什么)向程序性知识(怎么做)的转换,其中程序性知识一旦形成自动化就很难更改。5.语言教学要考虑习得顺序,要注意可理解性输入,遵循i+1原则,宁可偏简单点,不能过于难。6.成功的语言教学需要大量的输入,但是由于语言知识本身的复杂度,大量的输入未必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文学作品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既是目的,也是工具,即把文学作品的内容学习作为教学目的,也可以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习得语言。7.成功的语言教学需要给学习者提供输出机会,输出假说认为:输出除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度这一实际功能外,还有注意/激活、检验假设和元语言三个功能,即学生在运用语言时,首先要注意根据交际情景的需要激活自己已知的语言知识,通过真实的交际互动来验证所学语言知识是否正确,在交际过程中要不断地用语言理论来监控自己的表达是否正确。教师要对学生的输出给予及时的反馈,反馈的形式有元语言纠正、直接纠错(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重铸(用疑问的形式把正确的答案说出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馈的有效性和维护学生自尊心是一对矛盾体,即直接纠错很有效,但是却让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重铸虽然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但是有时候学生无法意识到错误所在。赵扬教授主张:输出要遵循“典型搭配,保守使用”的原则,即不要随意搭配使用没有学过的,否则对培养好的语感不利。8.提供利用二语的互动机会对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互动假说认为:互动促进理解,理解促进习得。真实语言与教学语言是不同的,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就要进行输入调整,降低输入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然而教师的输入调整可能会说出一些不太地道的语言,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不能为了让学生听懂而降低教学质量。9.语言教学要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例如:学能差异、动机差异、个性差异、学习策略差异等,但是避免在语言教学中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为个体差异。10.语言教学要考虑学习新语言对一个人的影响。语言学习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定势,拥有一个包容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11.考试形式的多样性,例如:元语言判断、限制性产出、自由式产出等。

赵教授还谈了一些中文和中文教学特点,属于常识性知识,在此不再赘述,最后谈了一下中文教学研究对普通语言学的贡献,即如何在共性的基础上来研究中文的个性,如何让个性化研究(汉语二语教学和习得研究)对普通语言学做共性的贡献。赵教授特别强调:实证研究对内省式研究有时候是冲突的,例如:对汉语母语者而言,语法书中的“吃筷子”“吃大碗”不被接收;而词汇化的“吃食堂”却能被接收。还谈了一些中文教学的新形势、新挑战,既有个性的问题,如:汉字教学;也有共性的问题,如:国别化的语言变体、信息化教学。感谢泰国华文教师公会组织的精彩讲座,期待下期再见。



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

-参加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陈璐

摘要中文教学原则是教授中文的法则,它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汉语语法的规律、汉语学习的规律及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的原则。本文通过对不同学者提出的中文教学原则的分析及对比,进一步阐释中文教学原则的内涵,以期更好地指导中文教学。

关键词中文教学 中文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对比

 

一、对外汉语教学十大原则

刘珣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成果上和他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借鉴了国外各种教学流派的经验,通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教学原则理论形成了十条教学原则,即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结构、功能、文 化相结合的原则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的原则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的原则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 发展原则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加强重现原则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刘珣的论述将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细分为十大原则,大体上提出了解决汉语教学中各种矛盾的方法,也从不同侧面勾画出我们对外 汉语教学法体系的轮廓。特别是第十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因此它反映了语言教学与时俱进的追求。

二、新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体系

教学活动总是受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阶段、教学条件和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是一味盲目地遵循以往的教学原则是行不通的,而且会扼杀新教学方法的探索。我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过程还未完成,许多看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并且教学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本身也在不断发展。

根据以上的论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有必要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新的元素,或者进行一些新的解释。以往的论述中,对实践性、方法性的方面关注较多,内容充分,而对教学理念性的论述相对薄弱。因此,再次确定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就有必要对此进行充实。 新的教学原则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教学理念和操作规则。 “教学理念”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概括出的指导教学全过程的方针和总则,属于上层概念 ;“操作规则”是在教学理论规约下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属于下层概念。它们有层次之分。

三、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对比

我们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十大原则新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异同,旨在对对外汉语教学原则进行更为深入的阐释。

(一)两者教学原则的共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十大原则及新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几十年一脉相承的关系。其中历史渊源最长久的就是“学以致用”原则、“实践性”原 则和“精讲多练”原则。

1.“学以致用”原则

“学以致用”原则属于教学观范畴,它认为语言教学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学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主张教学为生活服务,这实际上说到了语言教学的本质,即语言是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

2.“实践性”和“精讲多练”属于操作性原则

“实践性”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它认为,学生语言能力的获得要依赖反复实践,特别是真实的社会实践,因此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充分利用汉语的大环境学习语言。“实践性”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教学环境作用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性”体现为“精讲多练”原则。“学以致用”“实践性”原则几十年来一直为汉语教师所恪守不悖,它们构成了对外汉语教学法发展的核心。

3.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十大原则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则。新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两位老师针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提出的这一相同原则,是一条根本原则。这项原则的精神实质,还是充分发挥作为教学活动两主体的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全面要求”、“四会”,这些原则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把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

5.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此项原则也是两者一致提出的原则。这三方面概括了我们的主要教学内容,而这三者的结合又体现了我们的教学路子。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体现出对外汉语教学在处理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规则方面全方位的、立体的视野。

(二)两者教学原则的个性

新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不同于对外汉语教学十大原则,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是新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提出的“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教学原则。新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认为,任何学习都有赖于学习者自身的努力。传统教学方法对课堂控制过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改革也是今后汉语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更全面、更关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 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管理,能改变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要有知情权,学生不仅要明确知道教学计划中每一学期、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必须了解学习的内容,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理解了、是否达到了学习的目标。以往的教学,忽视了教学目标管理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教师习惯于在下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归纳总结,实际上这与自主学习的原则是相悖的。

2. 提倡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新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认为,以往的教学,基本上局限于教师讲、学生理解的范围,“懂了吗?”就是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运用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学的顺序应该是学生先通读资料,寻找语言点、生词等疑难问题,然后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做总结。教师应积极提倡创造性的学习方 式,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寻找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3. 指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师应该不断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寻找最适宜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扬长避短。

合作双方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一般认为,合作学习中学生关系融洽,容易从他人处吸收新的知识,也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教师应该创造条件,组织有效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

-参加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黄光德

语言教学是一个复杂过程,其中涉及很多教学方法,而教学法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们也很难判断哪一种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熟悉掌握语言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将有助于教师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中文教学也是一种语言教学,它具有其他语言教学的共性,同时它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其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中文的独特性及语言教学中的诸多因素决定了中文课堂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而这些教学原则也有其共性与个性。本文将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特性。

 

    教学目的的共性:

1.掌握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

2.掌握中文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以及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目的个性。

当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时,教师们会对教学目的有不一样的理解。笔者了解到泰国学生对学习中文的目的有不一样的答案,有的是想考HSK,打算去中国读书,有是因为自己喜欢中文明星,还有的是说想去中国留学,也不乏一些不知道为何学中文的学生,只因学校要求学而学。面对这么多学习目的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调整中文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中文的兴趣与动力,发展智力,培养中文的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的共性

1.注重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坚持根据阶段、课型、教学目的的不同有所侧重的

原则。

2.输入的可懂性与适量性原则。

3.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要体现实用性、交际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内容的个性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能会发现自己准备的内容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教师就应该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共性

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2.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加强重现原则,有效地把握教学节奏。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合作,互帮互助的学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发挥积极情感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方法的个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互相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不断地调整、更新、改进。

 

总之,遵循中文教学的特性与个性的原则将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改善教学方法,老师只有不断探索、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找出真正自己擅长、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

-参加第十一期泰国文教交流日学有感

刘志晨

中国传媒大学 人文学院

 

      赵杨教授的讲座以《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为主题,主要为我们介绍了第二语言教学(具体为华文教育及中文教育)以及汉语的特点在中文教育领域教师们需要牢牢把握的。

第一,教学法与教学原则。赵老师为我们讲述了理论性的教学法有哪些,哪些是前期流行的教学法以及教学法的回归,也就是某种教学法的复兴,如:任务型教学法。从上世纪60年代教学法被首次提出,至今其之变化穷出不穷至今其之变化层出不穷。40多年前,中国的英语教学领域的教学法主要为典型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行为主义(Behaviorism),当时最为代表性的一部分练习就是“句型练习进行操练”,该练习题型就是通过举行操练养成语言使用的习惯。
     
接着,老师讲述了“教学法”,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法,但是“什么是最好的教学法?”,这个问题就是困惑中文教师们的一个大难题,同时也是教学法的迷失。我们都在寻找最佳的教学法,因此,2012库玛教授(B. Kumaravadivelu提出这就是“教学秘笈”,因为语言教学在进行教学中都认为若没有把自己教学语言时候加上 “用什么教学法”就会觉得显得单调,不高级,所以他们都这个问题困惑到了。

外语教师要解答的核心问题就是“为什么外语这么难学”。因为它难学,所以我们要找它的秘笈。赵老师分享他30年前当英文老师的经历。他说当时总被问的问题即“你用什么教学法?”。对于这个问题来说,他认为,虽然大家用的都是不同方法,但会说出一个流行的教学法,如:交际法等,所以赵老师认为教学法需要具备的就是:

一、普适性,无论教学 对象如何、教学时空如何,都不会受影响;

二、中性,教学方法需要是中性的,不受意识形态影响。这个观点可能是西方专家提出的,就是教学法是否有意识形态,这个问题难以解答。

90年代的一位在美国的印度语言学家库玛教授提出,“为何很多教学法都是西方学者提出来?”,赵老师认为,可能跟目的语国家的责任有关,比如:英语教学法,当然由英语母语国提出会更多一些。无论如何这就是教学法的迷失。

 

教学法实际上我们在实践教学当中就会发现,教学法实际上他有很多局限

一、任何方法都无法在最纯粹的意义上实现,如:任务型教学法,有个前提条件即要做“需求分析”,需要有个共同的、同质化的需求,才能设计出同一个任务让教学对象完成,否则就难以成功。

二、声称使用某种教学法的教师,实际没有遵循该教学法。声称使用不同方法的教师实际使用的是相同的方法。

三、语言教师知道不能使用单一的方法,但需要做到这种也并非易事。
如我们所说的“综合法”一词,是综合的还是法,还是把不同方法混合在一起成为你的教学法,实际上操作起来并非简单。

  四、无论声称什么方法,教师依靠的还是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我们经常只依靠教学法,而放弃掉自己的教学经验。实际操作,我们应该以我们经验为主,把教学法纳入经验,不是反过来做,否则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不匹配。因此,库玛教授2020年的后方法时代一本书提出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

众所周知,交际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后方法理论提出的即“教师为中心”。每个教师应该可以通过群体及个体的经验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学生、教学风格的教学法。换句话说的,教师应该更多的依赖自己的经验,选择最适当的学习以及教学方法。


 

第二,基于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教学原则(10条)

  1.语言教学法要使学习者既掌握丰富的公式化表达,也要具备给予规则的语言能力。

  2.语言教学要使学习者关注意义。我们学习要以快乐和可行性为主,要使在阅读文章时候遇见一个词,不知道它的意义,但基本上没有影响正片文章的理解,那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放过,不能过多纠正或者逼迫学生去查找这个词。阅读应该是有趣的东西,不应该把他变成枯燥无味的事儿。

3.语言教学要使学习者同样关注形式。

4.语言教学在不忽视先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将重点集中在学习者隐性知识的培养上。

5.语言教学要考虑系的顺序。不同的教学对象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内容顺序的编辑,因为我们这里需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社会文化背景。

6.成功的语言教学需要大量的输入。

7.成功的语言教学需要给学习者提供输出机会。大量的输入后,要是我们不给学习者的输出的空间自然而然学者就会变成只能听懂、看懂,但说不了的样子,因此,这也是语言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

8.提供利用二语的互动机会对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直观重要。

9.语言教学要考虑学习者个体差别。这里有四个因素,学能、动机、个性和学习策略,我们要根据各个因素进行调整我们教学方法,但最终教师还需要自己的原则的,一直改自己的原则最终我们的教学就没效率了。

10.语言教学要考虑学习喜怒言对一个人的影响。

第三,中文和中文教学特点。

在这部分赵老师就简单的过了一下,汉语的基本信息。也就是要为我们中文教师强调一个原则,就是我们的语言需要具备够高、够全面的语言汉语言以及文化的知识。最后赵老师为我们对中文教学提点提了几个较为重要的观念,就是中文及华文教育需要:“语”和“文”的差异,我们在实际教学应该考虑的就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非华裔的国际中文教育还是华裔的华文教育,当然若我们教学对象是华文教育的话,在进行实际教学需要按照一下顺序,即“先语后文”。然后另一个就是“语文并进”,虽然最近越来越多的文教育在讨论要不要较古诗词这个事情的。赵老师认为,还是需要教的,但是量需要调整得好,要适合我们的教学对象。另外,赵老师还认为,虽然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对象的阅读以及背诵能力没有中国学生那么高、那么强,但实际上他认为“朗读背诵”还是需要做的。最后赵老师还结合自己实际教学进行举例,说他在教学经验中又一次教过教过短期中文速成班级,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听写和背诵,最终这项培训结束后学生说的就是跟他学完就是会背诵会听写。但不可拒绝的就是通过这种给他们一点压力的情况下,他们的中文能力确实提高了特别多。

第四,中文教学研究对普通语言学的贡献。

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中文教学研究对普通语言学的贡献,就是一些有关习得研究领域的贡献。

 

赵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一个十分珍贵的知识,同时也很好的举例说明情况,并且还结合了自己真实经验。这可以说是我们新手教师十分珍贵的分享,同时可以跟赵老师问问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育在读的大三生,同时也是赵杨教授学生的学生,简单来说就是我的大学老师是赵杨教授的学生,所以,来参加这次讲座有着一种亲切感,无论是赵老师所讲的内容,还是讲述的方式都与我老师多多少少有共同点。最后,十分感谢主办单位泰国华文教师公会,能够让我有这么好的机会听到赵老师的讲座,希望以后主办单位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提供给我们华文教育以及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交流平台,保持起之高质量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性的。 

 

 

 

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学习心得

-参加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殷海霞

泰国董里第六政府学校

 

赵老师的课非常全面、生动、精彩,解开了我华文教学中的很多困惑,让我收获非常大,不仅让我了解了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和个性,也让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了新的提高,我也是看了二语习得教学领域很多的书,看了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的教学方法,也看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试图寻找一种综合的最适合学生的方法,但最后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依靠了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摆脱“困惑”的方法,怎样才能更专业更有效能,今天老师讲的内容深入浅出,对我很有启发。还有老师说的要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让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如何让我们的教学内容“好玩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高效的学习,学习得有效率。还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教学最大的失败是学生觉得还不如自己看。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是知识的掌握者和教授者,但同时老师也是引导者,我们要转换我们在二语习得课堂的角色,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及寻找规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发挥的空间。

老师还讲到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习得者必须听懂可理解的输入。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 i + 1 公式。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i+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 i + 1 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赵老师也很详尽的给我们讲解了这种方法,让我知道了语言习得要有可理解性,还要既有趣又有关,非语法程序安排,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足够的输入量。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

一:教学法与教学原则。

外语教学法有:认知派: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经验派:强调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如直接法,阅读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人本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在教学中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同学和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全身反应法。功能派:受社会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交际法。

教学法的迷失1.有最佳教学法:学界的当务之急是寻找“教学秘笈”。如果一个语言老师不为自己的教学贴上教学标签,他就会被认为不专业。2.方法具有普适性,其价值不受时空影响。3.方法是中性的,不受意识形态影响。

教学法的局限1.任何方法都无法在纯粹意义上实现。2.声称使用某种教学方法的老师并不遵循这一方法,声称使用不同教学方法的老师实际上使用的是同一种教学方法。3.语言教师知道不能使用单一的方法,但要做到折中也并非易事。4.无论声称使用什么方法,老师依靠更多的还是自己的直觉和经验。

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群体的经验或个人的经验总结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由方法到原则:文秋芳提出的教学三原则:1.以学习为中心。教师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使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2.学用结合。通过输入活动获取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刚刚通过产出活动学会的知识技能,实现无缝连接。3.全人教育。英语教学不仅要实现工具性目标,如培养学生的英文交际能力,而且要实现人文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

靳洪刚老师提出的语言教学10原则。1.以任务为语言教学基本单位。2.教学采用“体验学习”。3.语言教学提供丰富的输入。4.语言教学提供详尽的扩展性输入。5.语言学习是一种组块学习。6.语言教学注重语言结构的练习。7.语言教学强调在有大量输入基础上的有效输出。8.语言教学强调反馈纠错,培养学习者的差异意识。9.语言教学尊重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规律。10.语言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个人化合作学习。

赵金铭老师提出:思路,教法,技法。什么是思路:如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先语后文)妈麻马骂(声调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整词教学,字词句贯通)。整体识字,先认后写。结构组块,词组本位,精讲多练。什么是教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如听说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实施具体教学。什么是技法:就是教学组织技法和具体教学技巧。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为主”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

二:基于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教学原则。

大背景:二语习得研究的初衷是为教学服务。后二语习得的研究和教学是渐行渐远,这几年,二语习得研究为教学服务。1.语言教学要使学习者既掌握丰富的公式化语块构式也要具备基于规则的语言能力。2.语言教学是一种一意义为中心的教学,关注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学习信心。如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沉浸式教学。3.语言教学要使学习者更关注形式。元语言教学。语法翻译法。提升学习者的意识,帮助学习者发现语法规则。组织与输出,产出为主,并且有反馈。4.显性的语言知识向隐性运用的转换。5.语言教学要考虑习得顺序。6.成功的语言教学需要大量的输入。文学作品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目的,作为工具。7.成功的语言教学需要给预言者提供输出机会。8.提供利用二语的互动机会对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9.学习策略。10.学习新语言要考虑学习一个新语言对一个人的影响。

三:中文和中文教学特点。

语音,汉字常用的汉字2500、次常用汉字1000。形声字比例。通用汉字规律表。语法。

四:中文教学研究对普通学的贡献。

 

 

 

参加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

宁玉

很感谢“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活动的举办,让我能够有机会在线上会议室里听赵杨教授分享中文教学原则以及其他关于中文教学的内容。赵杨老师是一位为人谦和、知识渊博的老师,是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领先人物,对汉语国际教育做出了很多贡献,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我对赵老师仰慕已久,这次在“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也算是圆了梦想。

不可否认的是,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当选择了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花费在全身反应法的时间就不会多;当选择以语言输入为一节课的主要内容,那停留在语言输出的时间就会减少;当把重心放在文化教学方面,语言教学就不可再作为主要方面,选择了一个主要方法,其他的教学方法作为辅助,才能最大化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确定了某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教学原则作为配套设施,教学原则有很多,例如:文秋芳的“教学三原则”、靳洪刚的“语言教学十原则”、赵金铭的“思路、教法、技法”、还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基于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教学原则等,这些教学原则的出现使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更加规范化,也使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有章可循。

202111月份时,我参加了一个泰国远程中文教师的项目,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这期间的体会是既有趣,又无奈,我记得最深的几条原则是:

1.以任务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动机不足,那么在学习与自己语言体系不同的新语言时,就会向后退却,可是当面对一项新的任务时,尤其是喜欢小组竞争的泰国学生时,任务型教学就会节省一半的力气。要注意的是,任务型教学方法固然实用,在此过程中也要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比如语音纠正、语用偏误指导等。

2.语言教学要使学习者既掌握丰富的公式化表达,也要具备规则的语言能力。汉语表意灵活,却不是没有规律可循,例如:主谓宾、定状补的语序等,但只讲一种公式化表达则远远不够。记得第一次上课时,我让学生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有的学生比较害羞,我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并抛出问题,其中我问到:你多大了?学生会回答他们自己多少岁了,后来我换了一种提问方式,我说:你几岁啦?被提问的学生一脸懵,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刻换用“你多大了”提问,才结束这种尴尬局面。公式化表达很重要,但是汉语本身就具有灵活性,丰富的公式化表达也应给学生点出来,学生才会灵活运用。还曾听到过一个故事,有位汉语老师在讲量词“张”时,讲“张”总结为:用于平面或者展开物,物体通常是扁平的,例如: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张纸。但是这个学生看到过一只被车压扁的兔子,于是在课堂上就将兔子表述为:一张兔子。这样的表述在汉语中并不符合语法规则,即使再给学生总结公式:数词+量词+名词,学生造出的句子也不符合汉语的语用规则体系,所以公式化表达+语用规则系统就很是重要了。

3.成功的语言教学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只有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语言输入,学生才会不时进行语言输出,但是所谓的语言输入不是盲目的输入,而是学生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略高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我和学生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在空闲的时候我们会分享一些自己国家的有趣图片、视频,有个学生说:你很有趣,虽然我平时上课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是看到你我感觉很开心。我当时的感觉是心跳加速,血压飙升,教学一个多月原来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等到冷静下来,我便进行反思,原来是我误判了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和与往不同的线上教学方式,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并没有到达我期待的语言水平,在后来的课堂上我就尽量用以前学过的词语、句型,再加上新的语言点学习,学生与我互动的时间也慢慢增加了,再遇到学生不熟悉的生词,我刻意放慢语速,学生即使不明白,也能慢慢理解整句话的意义了。

总之,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中文教学,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原则,但是我们要相信,即便中文教学的原则有很多,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不可分割。

 


 

论华文教育在铸牢海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参加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郑周文

西班牙圣安东尼奥大学国际教育学在读博士

 

中国社会体制本身在世界政治史范围中乃是一个极为典型的超稳态、持久型的大一统社会。全球范围的中华民族“四海一家”“多元一体”,具有共同的民族秉性及精神气质,有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使命。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文化共同体,是政治共同体,更是基于心理上的共同情感、共同道德规范、共同价值目标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盖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好追求,是推动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精神动力。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味着国内外同胞在共同生活中存在内心的自觉使命感。华裔新生代群体目前正受到“民族认同疲惫”的困扰,他们的成长过程无时无刻不处于跨文化冲突之中。他们渴望融入居住国生活,但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难以构建自如的主人翁意识,在本土强势文化影响下,他们心中充斥着难以融入当地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的不安感,甚至会产生强烈自卑感,精神家园常常残缺,因而感到迷茫和无措。相对于父祖辈,华裔新生代群体“根”文化意识淡薄。他们从小接受居住国本土文化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了解和认识不充分,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精神品格等方面和父祖辈差异渐渐扩大,文化和信仰“本土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因此,海外华侨华人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在海外得以充分展示的重要途径和标志。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味着国内外同胞在共同生活中存在内心的自觉使命感。加强海外华裔新生代“同根”意识培育是构建中国新时代海外侨务工作首要环节。“根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后人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文化符号。它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状态,是凝聚与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黏合剂。而在此次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广大的海外侨胞倾情支援祖国,发扬了团结互助、真诚包容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意识。

华文教育是凝聚侨心的纽带,是促进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华文教育是华侨华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团结友爱、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都需要通过华文教育来承传和弘扬。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正是我们开展华文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华文教育是凝聚全球华人的纽带,是推动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友好深入交流的桥梁,在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更是任重而道远。华文教育对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民族精神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多海外华侨华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观点不同,还有省籍界限、宗亲隔阂等,但在开展华文教育上却能坐在一起,达成共识,共同想方设法,出钱出力,办好华校。

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帮助,调动海外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这个关系民族利益,造福子孙的事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体系逐渐形成,针对年轻一代华裔对中华文化既有好奇心又有疏远感的侨情,“文化留根”对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来说具有紧迫性。应在师资、教学资源、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大对华文教育的支持,在建设已有本土华文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更多优质华文学校,推动海外华文教育朝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并借助华文教育的融通功能,逐步削弱华裔新生代融入当地民族文化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消除所在地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历史偏见和歧视,推动形成中华文化与本土文化和谐共荣的局面。

  

 

 

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

-参加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方静清

 

赵杨教授在教学法与教学原则中,讲到了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法的“全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曾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可见,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是“全人教育”,所以,提高学习者的品德修养、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也是教育的主要内涵。尝试把“全人教育”的理念“润物细无声”地贯穿于国际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会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

教学离不开教材,它是针对教学对象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知识体系、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等编写而成的,因此,选择适当的教材是必要的。教材通常是教学的依据,但教师往往会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在内容上做适当的取舍。另外,教师也有可能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根据课型自编教材。然而,无论何种教材,仅仅是围绕内容,做简单的理解、识记和练习是不可取的,是无法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利用的。鉴于此,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掘教材所具有教育功能,从课文的内容、结构和教材的框架上对其内涵作深入的解读。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启发学生对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做横向对比和纵向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精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人文素养,使其更具有包容性和批判性。但对教材的发掘,教师不可在深度和广度上作过度地扩展。适当的课外学习资料的推荐是必要的,但在教学中补充过多,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也偏离了教学的重点,是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的。

在教学上,赵杨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些语言教学的具体原则。

靳洪刚提出了语言教学10项原则:1.以任务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2.采用“体验学习”;3.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4.提供相近的扩展性输入;5.语言学习是一种组块学习;6.要注重语言结构的练习;7.要强调在有大量输入基础上的有效输出;8.要强调反馈纠错,培养学习者的差异意识;9.尊重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规律;10.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

赵金铭认为,在语言教学的思路上,应该先语后文,即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强调结构组块、词组本位。教师应该采用听说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法,以“三为主”实施教学,即1.教师为主导。体现在教材的选用、大纲和考核方式的制定、教师的教学、启发和激励作用等方面。2.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特点,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母语背景还有文化背景等。3.练习为主线。它是实现学生由懂到会的关键,在选择练习的方式上,应该注重其有效性,要“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让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

基于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主要教学原则:

语言教学要使学习者既掌握丰富的公式化表达,也要具备基于规则的语言能力。要让学习者掌握基本的句法结构和词法结构。 在教学中语块教学是很重要的。语块是由词汇粘合在一起而形成,它有词汇形式、语法形式、固定搭配形式。语块的学习方便在使用时成块地提取,省去了临时进行词语组合的步骤。通过充分练习,学生可以实现公式化的结构和固定语块自动输出的目的。

在语言教学中,关注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的流利度和学习信心;关注形式,可以提升学习者的结构意识,帮助他们发现语法规则。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换,即要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转换到“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语言教学还应考虑习得顺序,而且,教学内容要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要让学习者体验到“跳一下就能够一个苹果”的快乐。

成功的语言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同时在教学中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异。让学习者在“用”中学习目的语,对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

中文有语音和汉字两部分,手机、电脑的使用,使学习者通过拼音就可以实现汉字的输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语音和汉字的教学应作适当的调整。汉语有其复杂性,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可选择适当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实现让学习者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中文,最终达到提高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对“全人教育”这一理念,我们并不陌生,但如何更好地在国际中文教学中贯彻“全人教育”的理念,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中文教学的实施中,考虑到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有其共性和个性的。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原则,语言知识的传授都不应该作为教师教学的唯一目的。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综合人文素养、人格品德、责任担当都是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操练方法时,在教学实施中,都应该将“全人教育”的理念贯穿其中。理解、记忆和重复练习可以让学习者掌握知识和技能,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非教育的唯一目的,提倡培养具有知识技能的、各方面能力和谐发展的、具有综合人文素养、责任担当和健全人格的人的“全人教育”才体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

-参加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杨丽渲

泰新加坡国际学校

2022514日,周六,在赵杨教授的讲座《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下,在中文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引发了很多的获得和思考。首先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教学原则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所以在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下,对于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的实践如何灵活有效的运用?对我们的教学活动如何有效顺利地开展?对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讲座内容有:

一、  教学法与教学原则

二、  基于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教学原则

三、  中文和中文教学特点

四、  中文教学研究对普通学的贡献

首先,对于教学法与教学原则方面,由方法到原则,教学三原则:

(1)    以学习为中心(教师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

(2)    学用结合(通过输入法活动获取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刚刚通过产出活动学会的知识技能,实现无缝连接)

(3)    全人教育(要实现人文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

      在这个教学三原则的前提下,我们一线的老师们,要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比如在教学动物这一单元,我就会准备很多教具,不仅是从动物的外貌特征出发,也会利用动物的生活习性来讲解,在讲解中要利用句式教学:动物园里有……,它的眼睛大大的,它的毛滑滑的……之类的形容词教学穿插在我们的句式词汇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和学用结合,我也会设计教学活动比如:我们一起逛动物园,我们会带领学生模拟情景,老师会提前把很多动物道具分布在室外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去观察然后拍照记录,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动物。在这个教学活动和实践中,我们能用很多教学法,比如说:情景模拟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参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暗示教学法等……赵教授也指出,无论老师们使用的是那个教学教法,都要根据自己的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热点、教学目标、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环境条件来选择,来选择教学方法来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参与性、以教学三大原则为指导原则。

   其次,在讲座中有说到“三为主”,教师为主导在客观方面就是:教材、大纲、考核,在主观方面就是:以启发与激励、教师“动机源”;学生为主体是说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各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能、动机、文化背景、母语背景);练习为主线,练习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练习是有助于建立学习共同体,练习是由懂到会的关键一环。在这个“三为主”的原则下,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也有很多的帮助。比如:对于程度好的孩子,我们的目标可能就是希望他能自己连词成句,自己能用相关句式说出完整的句子,对于程度一般的孩子可能就是希望他能记住关键词汇,用简单的短语来表达;在练习上,我们对于有母语背景的孩子要求就需要他能说能读能写,而一般二语的孩子就在于听说为重点。

  最后,在讲座中有说到中文以及中文教学的特点,语言教学要使学习者既掌握丰富的公式化表达,也要具备基于规则的语言能力(在公式化表达有词汇形式、语法形式、固定表达式);语言教学要使学习者关注意义(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学习信心,沉浸式教学以及任务型教学法)语言教学要使学习者同样关注形式(显性语法教学、提升学习者意识,帮助学习者发现语法规则、组织以输出或产出为基础的活动、在完成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中,关注形式),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我所吸收和获得的方面在于,语言教学的表达和培养学生语言流利度以及信心方面,我们平时比如在教学一个句式或者一个短语时,要利用各种活动以及模拟情景让学生来表达自己,老师可以一边模拟情景一边讲解新词和句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活动和教学中得要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比如教学春节内容,我们可以模拟拜年的情景,让孩子说拜年的祝福话;天气表达单元,我们可以模拟小小气象员,让孩子自己来播报天气;水果蔬菜单元,我们可以模拟超市买卖,让孩子角色扮演,利用学过的句式和短语来表达真正的来买卖东西时会用的语言。

      讲座中的指出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要依靠教学原则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活动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学原则与之相适应,因而教学原则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所以,中文教学法以及教学原则对于我们一线老师很有帮助,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的依据。



 

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

-参加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梁超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牵扯到许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的话,将会影响到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一种语言教学,它具有其他语言教学的共性,同时它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其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汉语的独特性及语言教学中的诸多因素决定了汉语课堂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本人最近参加了泰国华文教师工会举办的第十一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从赵杨教授所讲授的“中文教学原则的共性与个性”中获益良多。并再将其结合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则做一些心得分享。

(一)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的氛围,坚持贯彻中文沉浸式教学

中文沉浸式教学是指使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习者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在学习汉语的初期阶段,学习者以母语思考,他们习惯把母语作为中间媒介,通过母语把汉语语言形式与概念连接起来。在汉语课堂上,以汉语授课,可以帮助学生抛开母语,直接建立汉语语言形式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大量节省了建立这种联系的时间,让学生尽快养成一种良好的用汉语思维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学校具体做法是,从进入课堂的第一节课开始,所有的课堂用语全部用汉语。教师一边以较慢的速度用汉语表达要求的内容,一边做动作,反复几次,直到学生理解时,再重复几遍,加深印象。在以后的课堂上,表达相同的课堂用语时,逐渐减少做动作的次数,直至完全用语言表达,语速也逐渐恢复正常。有一些课堂用语先让学生明白具体做法,然后再强调概念。在学习汉语的初期阶段,所学的词语以实词为主。而且所学的实词绝大部分可以借助实物、模型、图画、动作、手势、表情等直观的手段解释,把词语与实物直接建立起联系。通过这种形式储存在学习者大脑里的词语在需要使用时,首先反映的是汉语的概念,而不需要先反映出母语,再在母语和汉语间进行一次转换。日积月累会加快直接用汉语思维的速度。初期阶段学习的句型也以简单句型为主。在学习句型时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动作等形式,也可通过设置情景的方法展示句型,或者通过复习旧课引入新的句型。然后通过大量的机械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新句型的语言形式,再把新句型放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练习,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并会使用。

(二)输入的可懂性与适量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输入什么呢?根据美国心理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人类获得语言的最重要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可理解的输(comprehensible input)习得语言知识。当他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如果信息没有意义,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学习者不能理解,就不可能产生学习效果。克拉申用“i+1”来表示这种学习模式。i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也就是在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i+1是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基础上的再提高一步的输入,即稍稍高出他目前的语言水平,让他通过上下文、一定的语境或借助于图片、教具等非语言手段,来理解i+1的信息,从而也就习得了该信息所包含的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i的准确把握,以及对1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每一节课上都努力遵循这一原则,力求使我们的输入都是有效的,可懂的。比如,幼儿园大班的汉语课中,我们教会学生看图描述“天上有白云。”, 下一阶段的语言学习中,“天上有白云”就成为i,接着我们教学生学会其他名词“太阳”“飞机”“星星”“月亮”等名词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用这一句式来描述,如“天上有太阳。”“ 天上有飞机。” “天上有星星。”等,这些都是在i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在进行语言点输入时,一定要注意,哪些是学生可懂的,哪些是学生在可懂基础上继续提高的。

在贯彻克拉申这一原则的时候,还要注意输入信息的适量性,这里的适量指的是输入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i+0对于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i+2学习者难以理解,尤其对于年龄偏小的汉语学习者来说,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与成年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而过多的输入,会造成他们挫败感,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而,严格控制输入信息的量,是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关键

(三)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原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互相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不断地调整、更新、改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与成年人相比,幼儿学习者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因而我们的教学形式要力求灵活多变,以不同的方式,换不同的角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运用卡片、多媒体、游戏、模拟情景进行表演或对话练习,我们甚至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种树浇花、放风筝、乘坐电梯、参观学校的每月更新主题的中国文化教室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加强重现原则,有效地把握教学节奏。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记忆起着关键的作用。听、说 、读、写都包含一定的记忆过程,没有记忆就没有第二语言的学习。因此,在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记忆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在学习中记忆的效率。我们在教学中强调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加强重现的原则。

l  温故知新就是指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讲“XX在哪儿做什么?”的句型时,第一步通过对话复习旧知识,“你在做什么?”“我在上课。”第二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话引出新句型,“你在哪儿上课?”学生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在教室上课。”自己说出了符合新句型语法规则的句子,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其特点。第三步结合以前有关地点和动作的词进行操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样,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掌握了一种新句型,实际上也是把已经识记的东西进行再加工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再次储存,既巩固了已经识记的内容,也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

l  循序渐进是指语言教学应体现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切忌急于求成,否则会“好心办坏事”,过难的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东西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影响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易于理解、能够理解的内容入手,逐步深入。在新知识的展示上要充分利用情景,多采用实物、图片、动作、多媒体等直观的手法,加强形象化教学,并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有效地加强记忆。

l  重现是恢复记忆的一种形式,也称回忆,是指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虽然并为再度呈现、但在脑中重新回想起来的心理过程,这是记忆的第三个阶段。加强重现原则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设置情景,用已经识记过的语言材料进行问答、对话等交际活动,并多次反复,使之能长期地储存在记忆里。

课堂教学要有节奏。一堂课的弦自始至终都绷得紧紧的,学生大脑过于疲劳,不容易接受外来信息,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课堂上必须讲究有劳有逸,有张有弛。如集中讲解一个段落后可安排几分钟的间歇,让学生提问或自由复习,训练之前,可给学生一些准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