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华文教师交流日优秀学习心得展示

分享到:
点击次数:1124 更新时间:2022年04月19日12:37:30 打印此页 关闭

在罗宗正主席的关心和指导下,泰国华文教师公会(学术组)发起的“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于2022410日成功举办第十期交流日活动。本期活动主讲嘉宾是泰国知名的国际学校-曼谷英汉国际学校Concor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Bangkok小学校长王瑜女士,主持人是泰国华文教师公会学术组成员郁龙老师。王校长的分享主题和内容引起了参会老师们极大的兴趣和广泛的讨论,近三十位老师提交学习心得,部分优秀心得展示如下:




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的启发和思考

陈恩楠

广西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

 

我叫陈恩楠,目前是广西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年级研究生,也是印尼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在线中文教师。很荣幸,我能够在泰国华文教师公会举办的第十期华文教师交流日活动中听取王瑜校长讲述IB PYP背景下的中文教学。通过这一次学术活动,我收获颇多。

首先,在认真听取王瑜校长讲述IB PYP背景下的中文教学后,我也能够有着同样的感受。探究型教学其实是近十年很多老师都喜欢运用的教学模式。因为,灌输式教学会让学生厌倦这门课并且失去学习动力。尤其是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希望的是他们以融入型目标来学习中文、认识中国文化,而不是以工具型目标来学习,这样不是长久地学习、持续性地学习。因此,探究型教学在这个时候能起到效用。这会使学生从最初的理解水平和学习水平上升到一个更崭新的、更深层次的阶段。探究型学习会让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老师让我学”转变为“我和老师一起学”,这会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王瑜校长今天主要讲解的是小学阶段,的确,小学生相比中学生和大学生而言,主观能动性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较弱。他们一定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此,教师不能一味地填鸭式教学,一定要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和学习,这样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才会更为巩固。在真实的情景和经历中,会让学生大脑记录、输入真实经历的事情。脑掌管记忆的是大脑海马结构,只有真实经历过的事情,才会被海马结构记录更为详细。所以,探究型学习、体验型学习,会让学生获得更为巩固的知识经验、会培养学生实打实的技能。

因此,我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索,寻求一些适合于老师和学生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有时候,课堂在教师的掌控范围内,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探索、思索,并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提出合理的质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各类问题的实际能力。王瑜校长在讲解理论知识后举了丰富的实例来印证探究型学习和概念驱动教学。比如,关于服饰,王校长给出的探究型学习任务有“服饰和文化的自我认同”、“世界各地服饰变迁、发展及现状”、“服装的艺术表达”、“服装产业链及贸易”、“服装和地球资源的可持续之道”等等。对于一个话题或一个课程主题,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类别的探究型学习目标。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教学设计都应该遵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顺序来进行,包括教学、包括课堂主体的实施、包括经验获得,都是基于概念的驱动来设定的。例如,中文教师在讲解某个生词、某个语法点或者某个文化点时,都可以进行探究型教学。让学生主动认识:这是什么?这表达了什么?这应该怎么用?何时适用?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为何要学习这个知识点等等。其实这就是某个知识点、某个主题的概念、形式、功能、溯源、变化及联系。在中文教师引导学生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自己体悟学习的经验如何运用于实践。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有效的互动和活动,在学生探索和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其表现性评价。

以上就是我听完王瑜校长的分享后产生的一些启发和见解。我对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非常感兴趣,后面会继续深入学习和阅读此类文献。谢谢!




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的启发与思考

 

作者:金瑾瑾

探究型教学是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目的结合,使学生的能动力得以发挥,并尊重学生意见和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是对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活动式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对于现代的国际汉语教学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IB课程有六大超学科主题------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可以作为话题。不同话题与不同主题相结合,会出现很多不同的中心思想,这一中心思想要简明扼要,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推敲,这一中心思想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探究得到,而非教师直接传授或者总结,教师仅起指导作用,负责对中心思想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并界定探究范围,使学生的探究具有焦点。

这启发我们,一,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应当具备现实意义,要满足现实需要。

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之前学习过的内容作为导入,通过延伸开展新课程,在课堂上通过以下概念进行展开讨论------形式,功能,改变,原因,连系,观点,责任------着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能掌握。

三,课堂的复习环节要进行持续评估,以便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课后,教师要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课后反思,有什么活动成功地支持了学生的学习,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评估结果反思评估设计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能力,是否考虑到了各项因素,遇到了什么挑战,需要怎么样调整?最后通过评估对学生进行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发性的探究,学习的行动,体现的培养目标,能动性(选择权,话语权,拥有权),学习方法的展现。

说到概念驱动教学,我们首先需要介绍七大概念------形式:它是什么样的;功能:它是怎么运作的;原因:它为什么是这样;改变:它是怎么样改变的;连系:它与其他事物如何连系起来的;观点:它有什么观点;责任: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由概念驱动的课程是学生发展概念性理解的手段,学生们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加以整合,并将这些理解应用到各种新的情境当中,她们学会将事物加以概念化理解,欣赏超学科界限的思想观点,并理解每个学科的精要。(知识=事实=知道,概念=重要的思想观点=理解)

以下为七大概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重要概念------形式:在汉字结构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割房子的形式使学生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充分的认识。在拼音的拼写规则的教学中,列举出多个音节,让学生自行发现有何共同点,学生会找到这些音节里都有声母,韵母和声调。利用图画和儿歌“a跑第一就给a,谁跑前面就给谁,只有小i和小u,它们真是好朋友,怕它伤心给后面”进行声调标注的记忆。在文体结构上,采用虫子的头------尾的形象,标注开头---中间---结尾,以便理解。在议论文写作中,采用中国凉亭的形象,屋顶代表论点,柱子代表分论点,底部表示总结。在应用文写作中,给出多篇应用文范文,引导学生发现其共有成分。

二,重要概念------功能。在部首的介绍中,给出相同部首的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相同部首,并且根据字的意思找出相同义素,最后总结该部首含义。在声旁介绍中,同样给出相同声旁的字,要求学生标注拼音,并且找出相同之处。在比喻句中,用一句话“她的头发短短的”和三张短发图来说明比喻句的功能------能让读者更清楚地知道一个东西是怎么样的。

三,重要概念------原因:在写作中“对话”的运用里,给出图画和例句(没有对话的),然后给出同样的图画和有对话的例句,让学生自行总结有对话的写作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会更愿意在写作中运用到对话。

四,重要概念------连系:同样还是部首教学,给出相同部首的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相同部首,并且根据字的意思找出相同义素,最后总结该部首含义,然后再给出相同部首的生词,让学生进行联想猜测。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先从书本连系到自我,然后再从书本连系到书本,然后再从书本连系到世界,并且要求学生完成图表,图表内容包括名字,班级,日期,书名,这本书让你想到什么;画一画和写一写,圈出来属于哪种连系(从书本连系到自我,从书本连系到书本,从书本连系到世界)

五,重要概念------改变:独体字到部首的改变,描写中形容词的应用和叠加,句型训练中的扩写,缩写,改写等等。

六,重要概念------观点:在观点写作中,给学生一张图表内容包括,我的观点:_________很重要!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结论和行动。在创作中,给出主题,进行五言或者七言的同时创作。

七,重要概念------责任:在写作的反思过程中,要求学生自我检查,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部分是否有运用到新学习的对话,比喻句,感叹句,高级词语等等。到了写作中高级阶段,可以让学生采用以下的自查单:一,结构和内容:1,故事7步摘要(我一直用这个故事里的一个人物视角写故事大意)2,连接词(我用了连接词,如:......3,主要人物描写---外貌(我用了一个中心词免写这个人物的外貌,用了好词好句如:......4,主要人物描写---性格或特质(我写了这个人的性格或特质,用了好词好句如:......5,被连系(我用了一个中心句将书本中的人物联系到自我/书本/世界的人物)6,比较(我写了她们的相似或不同,并且举了例子来说明它们的连系)7,总结(我知道且写了这个故事的寓意或道理。)8,反思和行动(我写了我学到了什么和以后要怎么样做)二,语言流畅:1,我会用感叹句。2,我会用比喻句。3,我会用排比句。4,我会用副词和四字词语(成语)5,我会正确使用关联词。6,我写的字词都对了,我很少写拼音。7,我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8,我写的句子结构很合适,语法都对了,句子读起来很顺。9,我写的字很工整,字迹清楚,卷面也很干净,字数也足够。除了写作反思之外,还要求学生对每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请写出你在这个单元学到的所有知识。2,请在下面的表情中涂上颜色,表达你对本单元的感受,并说明原因。3,这个单元里你最喜欢那个部分,请说明原因。4,这个单元里你觉得最有“挑战”的是哪个部分?请说明原因。5,请用一句话或着几句话解释这个单元主要传达的讯息或精神。

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都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一个个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中,在不断地探索中,学习语言内化语言使用语言,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在做中学,其教学方法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以上是我在本次讲座中的启发与思考。




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的启发和思考

-何立权

 

由美国教育专家林恩埃里克森(Lynn Erickson)创立的概念驱动教学(Concept-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模式,是以基本问题的形式提出了以概念为核心的课程,促使学生探索重要的思想和观点,促进学生头脑中概念框架的构建和理解。在设计探究式教学单元时,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和基本问题来完成单元,并指出方向和目的。

    大多数传统教学只包括内容和技能两个维度,很少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说,概念几乎没有涉及,这样的二维课程可能涵盖面很广,但由于没有概念来聚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仍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缺乏对内容的深入理解,无法产生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的知识转移。这样,学生将无法积极应对与学科和专业知识相关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探索,无法有效应对知识世界的指数增长,这将导致焦虑感的加速传播。在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信息被编码并存储在大脑中,从感觉记忆和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在储存和提取长期记忆时,大脑通常采用概念图式的方式。这就要求学生也必须以概念统领分散知识点的方式学习,否则他们无法有效地存储和提取。

    概念驱动教学是三维的,包括三个维度:内容、概念和技能。在这个三维结构中,概念高于内容和技能,是连接内容和技能的强大锚。当学生能够发现不同的、具体的和事实性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与关键概念相结合时,他们的学习就会更深入,他们的思维就会更严谨,更容易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概念驱动的教学中,学生获得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而不是肤浅、零散的内容。相较而言,传统教学更像是管中窥豹,所见多是互不相干的斑点,而概念驱动更像是高屋建瓴式,所思所为均是胸中成竹。

    从学科层面来说,概念驱动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捕捉学科的本质,增加课程的连贯性,建立跨学科的,跨学科和跨学科理解。概念驱动的课程有效地避免了孤立事实的机械记忆和脱离上下文的技能练习。它以概念为中心,通过概念的聚焦,产生对学科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所需的高级智能,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简言之,概念驱动课程将课程、教学和评估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理解和行动,可以促进深入学习,培养21世纪的技能。

    IB课程的小学项目(PYP)将概念确定为支持跨学科教学模式的主要元素,并以开放式问题的形式提出了七个重要概念。在每个重要概念下都扩展了几个相关概念。相关概念是对重要概念的更详细探索,并增加了探索的深度。与广泛而重要的概念相比,相关概念的关注度更高。所有学科都有反映其本质的相关概念。IB课程中学项目(MYP)也使用了两个概念:重要概念和相关概念。其中,重要概念来自各个学科群,具有广泛的含义、组织性和聚合性。它们既有学科内的相关性,也有跨学科的相关性,并提供跨时代和跨文化的联系。

  这些重要概念促使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事实和主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更复杂的概念理解。重要的概念创造了埃里克森所说的智力协同,为跨学科和跨学科群体的知识转移和理解提供了一个联系点。

就教学体系而言,概念驱动教学确实具备很多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教学体系是否能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关键的却是教学者是否真正具备概念驱动教学的概念。虽然以概念为基础的IB课程无法适用于所有的老师,但是概念驱动教学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值得被每一位老师深入学习、了解并借鉴使用,因为在日趋一体化的世界,三维式的思维方式将更适应时代的发展。




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得启发和思考

-杨丽渲

-泰新加坡国际学校

周日,在泰国英汉学校校长王校长的讲座下,对于我们泰国一线的国际学校中文老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法的方面有很大的一个影响,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基于当代教育研究,IB的六种教学方法和五种学习方法指导,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IB教学信念,以及这些方法的核心是一个探究、行动和反思的循环——一种问、做和想的相互作用——教师和学习者的日常活动。他们也非常重视人际关系,这反映了IB的信念,是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深刻塑造的,并反映人们共同努力构建意义和理解世界的许多方式,这些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老师能够灵活地选择最能反映他们自己和学生的是哪一种需要?

一.讲座内容有:

1.超学科主题(超学科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超学科主题有哪些)

2.探究式教学(什么是探究单元?探究单元是以什么为指导中心?如何开展探究?)

3.重要概念(什么是重要概念?概念驱动的教学如何在中文语言教学中展开?)

4.学习者培养目标(学习者培养目标有哪些?如何融入教学?它们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改变?)

二.在这个超学科主题下,相较于传统教育,PYP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六大超学科主题

1.  我们是谁?

2.  我们身处什么时空?

3.  我们如何表达自己?

4.  世界如何运作?

5.  我们如何组织自己

6.  共享地球

不论学习小学的项目的学生身处世界何地,不管他们属于哪一个种族或者文化群体,这些主题都值得探索。所以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能够被启发,通过王校长的分享,我也被启发在自己的教学上有一定的改变,特别是在探究性教学活动和方法上, 比如,“植物生长”这个话题,可以从科学、艺术、人类发展等多个角度去探究:科学→做实验,探索植物健康生长的条件;语言→制作标语和指示,提醒人们不要践踏植物;社会学→探讨人与植物的关系以及对植物所担负的责任;艺术→以植物为主题,做彩泥、彩绘。

三.制定单元探究计划:第一步: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步:我们的单元有什么学习意义?第三步:确定重要概念重点学科和技能。第四步:明确学习目标、评估和教学活动。第五步:进行和记录单元反思。

这个主题下,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是很有挑战和启发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大多数是老师说的多,学生自己探究和学习的机会不多,反而正好是这个探究性教学思考,让我们在制定教案和单元计划时,有了明确的步骤。比如,“家庭”这个话题,我们在4-6岁的学生教学目标上,可以给的探究目标就是能定义“家庭”并能辨认和描述和比较各个不同的家庭;能辨别家庭各个成员名称以及责任;评估可以是让他们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者是介绍自己的全家福,也可以对比家庭成员的不同之处(样貌、性别或者是工作情况以及服装之类的);可以开展的教学活动有听故事分享家里的趣事;带照片来分享自己的全家福;角色扮演家里的成员;分享多元的家庭;用自己的娃娃来摆出不同的家庭。然后进行合理和充分的反思,有什么活动成功完成了,有什么改进的地方?让学生有充分的能动性。

四.概念驱动的课程七大重要概念

1.形式-它是什么样的?

2.功能-它是怎么运作的?

3.原因-它为什么是这样的?

4.改变-它是怎么样改变的?

5.连系-它与其他事物如何连系起来?

6.观点-有什么观点?

7、责任-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所谓概念驱动课程,是指学生发展概念性理解的手段。学生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先前的学习,共同构建对世界如何运作的信念和心智模式。他们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加以整合,并将这些理解应用到各种新的情境当中。他们学会识别模式,并看到不相关的例子之间的联系,以加强概念性理解。王校长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例子为我们展示了在概念驱动课程下,学生在学习拼音汉字以及短文写作和作文写作上的不同应用,让学生在应有的学习上加上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及创新创造来应用在新的学习中。

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与很多国际课程不一样的是,IB注重的不仅仅是孩子学业方面的进步,同时也强调孩子作为“人”对于社会和世界意义希望孩子不仅能做到个人的成功,更要明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意义,为构建一个美好、和平的世界而努力。IB国际课程倡导培养终身学习者,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且获益良多的IB培训,如何有效学习和应用,把IB理念真正实施于教学,是我们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我们将与孩子们一起同行在成为终身学习者的路上。




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的启发和思考

-李超

-阿尔及利亚奥兰大学

 

2022410日,王瑜校长在第十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中分享了《浅谈国际文凭组织下小学项目(IB PYP)的中文教学特点》的主题演讲,其中王校长将概念驱动教学与中文教学进行结合并举例说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教育专家林恩 • 埃里克森(Lynn Erickson)创立了概念驱动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包含内容、概念和技能三个维度,而传统的教学则只包括内容和技能两个维度,概念是内容和技能的上位,有助于零散知识点的组织和聚合,缺少概念的学习是一种缺乏深度的学习,也不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也不利于知识跨时间、跨文化、跨学科、跨情景的迁移。该教学模式有七个重要概念,分别为形式、功能、原因、改变、联系、观点和责任,这些概念是持久存在的,不受特定起源、学科内容或者时空的限制,有助于探究一门学科的精要、增加课程的连贯性、深化学科理解、培养探讨复杂思想观点的能力、建立学科间和超学科的理解、将学习整合或者转移到新的情景当中。下面结合中文教学案例重点讨论这七个重要概念:

一、形式

案例:1.汉字结构类型,即通过画汉字的结构来认识汉字结构的主要类型。2.拼音的拼写规则,通过数学公式来了解拼音的构造,即声母+韵母+声调=拼音;通过儿歌的形式来掌握声调的书写规则,例如:a跑地一就给a,谁跑前面就给谁,只有小i和小u,它们真是好朋友,怕它伤心给后面iū,uī;通过举例来掌握“一”“不”“三声连读”的变调规则。3.文体结构,即通过画动物的头、身体和尾巴来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即开头、中间和结尾;通过画凉亭来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屋檐代表论点(我认为)、柱子代表分论点123(首先、其次、再者,如果不)、基台代表总结(综上说述)。4.应用文书写格式,例如:书信的书写格式。

总结:形式并不涉及含义和功能,通常只涉及组成、结构、规则和格式等。

二、功能

案例:1.汉字的部首(形旁)和偏旁,即形旁表意,声旁表声,例如:三点水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例字:河、江、海、湖;“马”作声旁,发音与马相似,例字:妈、吗、骂、蚂。掌握常用形旁和声旁是汉字学习的必修课,掌握形旁有助于区别具有相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意义类属,例如:请情清晴的意义区分;掌握声旁有助于推测具有相同声旁的形声字的读音,例如:想箱湘厢等。2.句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例如:“像……一样”是比喻句中明喻的比喻词,可以让所说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例句有:她的头发短短的,像草一样或像蘑菇一样。3.声调具有辨意功能,例如妈麻马骂,声韵母都相同,只是声调有差异,意义就完全不同。在教学中常会使用绕口令或小笑话来说明此点,例如:绕口令: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小笑话:我想问你;我想吻你。4.语气词的功能,例如:“吗”表疑问;“吧”表猜度或商量;啊(哇、哪、呀)增加感情色彩,使语气舒缓等。5.动态助词的功能,例如:“在+V+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V+过”和“V+了”均表动作完成。6.说明方法:摹状貌、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举例子等,它们可以使说明文更加可信。7.查字典,学习不同的查字典方式及适用场景,例如:部首笔画法是在只知其形不知其声时用;拼音法是在知道发音但是不知道怎么书写时用。

总结:功能即意义,了解所学内容的功能及其适用场景,才能更好的应用。

三、原因

案例:1.量词,大部分量词的使用是有逻辑性的,例如:张,多指平面的东西或可以张开和闭拢的东西,一张桌子、一张报纸;一张弓、一张嘴。2.同义词替换,同音词替换都是有原因的,例如:在不同场景中“说”字就有很多区别:如果想要说话,那么你就说:“你好”;如果想要大声说话,你就喊:“你好!”;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好不好,那么你就问问他:“你好吗?”;再例如:夫妻关系在不同情景下的称呼有差异,丈夫和妻子(正式,口语)、老公和老婆(普遍,口语)、先生和太太(书面语)、相公和娘子(古代)3.看图写话,根据不同场景想象一下人物可能会说什么,例如:有一天,大山数学考试不好,他哭诉:“我不会做,我也不会考,怎么办啊?”写作中增加对话可以使故事变长、变得有趣、变得更真,人物形象也可以活起来。

总结:原因是探究语言的规范,使语言的使用准确而规范。

四、连系

案例:1.部首教学,即每个部首都是有具体的含义的,可以通过实物照片来解释说明,例如:宝盖头儿与屋顶;走之底与走路。2.语义场,即按照不同的标准聚合一类相关词语,例如:类属义场(厨具类:锅碗瓢盆)、顺序义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关系义场(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同义义场(同义词:情感和感情;近义词:愉快、高兴)、反义义场(互补:有和无;极性:黑和白)等,在facebook中就有很多的中文学习交流群,里面就有很多这类图片学习资料供中文教学使用。3.谐音的含义,中国人不喜欢数字4就是因为4与“死”发音相似,类似的谐音666(牛牛牛)、7456(气死我了)等。4.阅读连系分为三种:从书本连系自我,从书本连系书本,从书本连系世界,在阅读完成后,请学生画一画和写一写自己想到了什么,然后再想一想都是哪一种连系,三种维度的连系能够加深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总结:连系指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可以是形式上的关联,可以是意义上的关联,还可以是语音上的关联。

五、改变

案例:1.独体字到部首的变化,例如:水-三点水;人-单人旁;手-提手旁;心-竖心旁;言-言字旁。2.描写形容词的应用,通常描写形容词大致可以分为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应用在句子扩写上,例如:我吃了个橙色的、香香的又甜又多汁的橘子。

总结:改变可以是历时的改变,例如:汉字字形的演变;汉字发音的演变;汉字或词语意义的演变等;也可以是共时的改变,汉字增减笔画变成新字;给字组词含义的变化;扩写句子意义的丰富等。

六、观点

案例:1.观点写作,在正式写作前先思考下面三个问题:第一,你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很重要);第二,原因123,你要说清楚为什么(因为……);第三,结论和行动,你要告诉人们要怎么做(所以你要……)。完成上述三个问题思考后,就可以开始正式观点写作。2.论据有三种类型,第一,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三字经、成语、简单明白的道理等;第二,事实论据,即科学研究、数据、调查报告等;第三,事例论据,即身边事、新闻事件、名人名事等。3.童诗创作,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例如:《足球》足球真调皮,每天到处跑。爱跟主人闹,累得主人出了汗,乐得足球哈哈笑。

总结:表达观点要有充足的论据做支撑,同时也要有结论或行动的建议;另外表达角度不同,表达观点的方式就会有差异。

七、责任

案例1.写作自我核查单,例如:一个好的故事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然后从内容、说话、感情、感叹句、超纲词汇、比喻句等角度进行自我评估和批改作文。

总结:师生换位,掌握一种科学的评估方式,同样有助于个人学习的反思和进步。

最后,分享IB学习者十大培养目标,即积极探索、知识渊博、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坚持原则、胸襟开阔、懂得关爱、勇于尝试、全面发展、及时反思,用这十大培养目标来评估自己的中文教学,查漏补缺,让语言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语言教学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让学生受益终身。

 




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的启发和思考

-吴冬妹

 

现代大多数教师依然是传统型教师,大多数教学也依然是传统型教学,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谈IB教学模式有一定难度,貌似和给定教材的传统教学背道而驰。但深思其中的主旨和重点又发现实际IB的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重点在于理念、思维、模式和方法等多方面的革新,不是在于教材和其它,由此它和传统教材的融合也就显而易见了。

一、   革新理念,以全新思维模式建构传统教材的教学架构。

传统教材是在大量名家集思荟萃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集大成者,是知识、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优秀组合,也是用于知识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新知识的学习以这些名家荟萃为基础,是一个极高的起点。因此从这点而言传统教材并不代表落后,使用传统教材并不代表固步自封。而唯一要革新的是教学理念和思维。传统教学理念将大任务分割为诸多小概念和环节分别贯彻实施,是一种固定模式下的强压和疏导策略。即知识从教师这头传导到学生那头,学生是接受、理解并习得。但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则是给与一个大框架、一些概念基础上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总结、去归类等等,这样的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维。现在的思维则是教学上只能定大方向和主旨内容,不再有细节。教材仅作为学习中的一个节点,学生通过这个节点去延续自己的学习里程,而需要这个支点的缘故是它是知识建构中的必要部分;教师仅作为引导者,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者,不是以往总领一切的高高在上者,而是过程中疑难的解惑者,方向的引导者。教学是诸多需要习得知识的一个探究、习得、思考、整理、归类的活动过程。因此传统教材可以照旧使用,但使用中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等整套思维和定位都需要进行革新。

二、革新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思维下教学大量是从上到下的概念传递,从小到大的知识灌输,是一种理解、接受、解释、习得的模式和过程。这形成了学习中主体的被动性、强迫性和有限性,知识面的零散性、琐碎性、乏味性等诸多问题。而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中打破了这些高压的从上到下的强行灌输、被动接受和有效限制,通过学习主体带着自身目的的自我探究和了解,在习得过程改被动为主动,使知识的习得具有主体探索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在探究和发展中主体的自我意识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发展,学习变成了真正自己要去做的东西,要去获得的知识,是自己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和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去学习教材中的诸多东西,同一教材使用中、同一教师引导下、同一课堂学习中每一个学生的知识习得内容、细节都可以是不一样的。可以是各有千秋,各有深浅的。因此这样的模式下,教师的课堂模式需要全新的,需要完全不一样的构成。内容可以是传统的某些材料,但课堂的构成和结构完全不一样,教师的作用、地位和对于课堂的掌控都需要全新的改变。这样才能给与学生真正主体的地位和意义。

综上所述传统教材和IB的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的融合还有诸多可以探究的话题,例如其中的方法可以是非常实用的整体系列。但融合应该是可以思考并继续的一个模式。因为IB是理念的革新,不是对以往知识体系的摒弃而是学习中的一种新模式而已。




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的启发和思考

-殷海霞

-泰国董里第六政府学校

王校长对IB课程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广泛吸收了当代很多发达国家主流课程体系的优点,既有与世界各国主流教育课程体系之间的兼容性,又有自己教育理念发展下的独特性,课程设计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多样性、适度性、实践性和系统性,以学生为中心,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练,做中思考,为学生提供真实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持续学习的热情。还有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在夸奖儿童的措辞上都是下了功夫的,这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不仅要夸到点上还要借着表扬培养儿童自信心。还有每一日的教学反思也对我有很大启发,在教学活动中要做“有心人”,抓住反思的有效时机,通过发现不足,解决困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超学科主题:课程框架

跨学科:关注的是一个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知识,方法,概念和模式的转移。 多学科:关注的是不仅在一个学科中,而是若干个学科同时研究一个主题,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得到保持。超学科:关注的是曾经属于学科之间,跨越不同学科和超越所有学科的东西,关键是整合知识,以了解现实世界。

新颖的课程组织框架:将学生的兴趣和问题作为核心,将人类的共性凌驾于学科界限之上,各个学科成为深入探索主要问题或者概念的工具和资源。

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于幼儿和小学生来说,对已有的和新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地进行整和和联系是她们对世界地理解最有意义的方式,超学科强调学习得参与性和整合性,尊重学习者得好奇心,疑问和发言权,课程以学生为中心。

学科相辅相成达成整合:学科是超学科的根基支持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超前科主题的6个学科领域,语言,数学,科学,个体和社会,艺术,体育,社交教育和个人教育,教师支持学生创造性地重新想象学科,并识别在超学科主题的情境中将它们结合起来的可能性。

超学科课程相比传统课程的益处:

学生参与:1.求知欲明显。2.学习更有积极性。3.更高更稳定的出勤率。4.与学校和教育者有联系感。5.更高程度的社交互动和师生互动。

学业学习1.成绩往往比传统课程更好。2.更高的平均成绩。3.更多的学业奖项。4.更高的毕业率。5.更好的高校成绩。

情感反映、学习秉性1.更好的批判性思考能力。2.更好的解决问题能力。3.客观和有系统地思考。4.更强地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5.更高地自我意思和文化意识。

六大超学科的主题:1.我们是谁?2.我们身处什么时空?3.我们如何表达自己?4.世界如何运作?5.我们如何组织自己?6.共享地球。

我们是谁?--对自我本质的研究。家庭、朋友、社区群体、各种人际关系。个人、身心、社交和精神健康。文化、价值观、信仰、权利和责任。作为人的意义。

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时空中的方位。个人和家庭历史。人类的各种发现、探索和迁徙。个人与当地及世界人类文明之间的联系。

我们如何表达自己?---表达情感、观点、信仰、价值观。反思和享受创造力和想象力。审美鉴赏。

世界如何运作?---自然界以及自然规律。物质和生物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互动。人类如何利用及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我们如何组织自己?---人为创造的制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各种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社会决策机制。经济活动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共享地球。---探究与他人、生物分享有限资源的权利和责任。群体社会以及内部之间的关系。机会均等。和平化解冲突。

不论学习小学项目的学生身处世界何地,不管他们属于哪个种族或者文化群体,这些主题都值得探究。这些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真实世界的出发点。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体验,因为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是没有界限的。

探究精神:探究作为小学项目的主要教学方法。承认学生是积极地投入他们自己的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小学项目的学习是怀着探究精神进行的。探究是学生以真实的方式连系、探索和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

探究过程: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目的相结合,使学生能动力得以发挥,并尊重学生意见和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准备-发现-整理-继续-连系-行动。

制定单元探究计划:第一步: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确定适合的超时空学科主题--确定中心思想确定探究线索。第二步:我们的单元有什么学习意义?确定和之前学习的关系与将来学习的关系与当地和全球问题和机会的关系。第三步:确定重要概念重点学科和技能?--重要概念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技能。第四步:明确学习目标、评估和教学活动。确定学习目标、成功标准持续不断的评估确定教学活动。第五步:进行和记录单元的反思。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的反思对评估的反思。

学习者培养目标:所有国际文凭教育项目的目标都是培养具有国际情怀的人。他们承认人类共有的博爱精神。分担守护地球的责任。帮助开创一个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




《浅谈国际文凭组织下小学项目(IB PYP)的中文教学特点》·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的启发和思考

-蒋玉杰

首先非常感谢泰国华文教师公会等单位举办的第十期华文教师交流日活动,作为一名在泰的华文教师,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感受颇多。疫情期间可以通过王瑜校长的介绍了解IB PYP教育理念,并和线上其他华文老师交流,的这种采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方式,拓宽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这种全新的方式和大量并优质的内容给我的职业生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感受到了在线交流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开阔了我的视野。下面我将结合主讲嘉宾分享内容对这次交流活动,以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的启发和思考为题谈谈我的感悟。

王瑜校长所介绍的概念驱动的教学是以探究驱动和概念为中心,是超越对事实和技能的记忆和概念,并把概念和对概念的深刻理解作为第三维度。正如王校长介绍这些概念性理解可以跨越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文化,无论是身处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域。这种模式重视探究的原则、深刻的概念性理解、知识的可迁移性、协作性思考和跨文化理解的原理。而作为老师所要教授的就不仅仅是中文,如拼音、汉字、生词、语法、句子等纯语言的内容,还包括语言细节背后所体现的更有意义的文化、思维和世界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语言的学习,了解了不同语言体系下的不同文化是如何观察、分类、看待世界。

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除了让学生语言习得学科内的概念外,还应注意更具体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其他跨学科的宏观概念。正如王校长所介绍的超学科,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概念的选择应取决于单元主题、话题分支、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中文水平。交流中也有老师提出过疑问说:IB教育是否有教科书?回答是没有的,大家对传统的按照教科书式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所固话,从而对于没有书本一说很震惊,综合王校长所说,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个人阅历、教学经验、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等因素的考核标准的也是比较高的,这应该也是概念驱动教学能够容纳更加个性化的课程设计的重要因素,最大限度的把学生的学习积极心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发挥出来,这可能也是王校长对于老师提出,如果学生对学科学习提不起兴趣怎么解决这一说法能自信的表达出,好的教学教案设计应该是可以调动学生兴趣的,当然也需要学校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共同调度所完成的。

作为一名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教师,这次的直播交流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疫情期间也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不断给自己充电,这次培训课就为我对IB教育理念好好的充了次电。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多一些这样的培训和学习,我也会主动积极的参加,不断的完善教师的自我修养。




探究型和概念驱动教学的启发和思考

-方静清

 

王瑜老师在第十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作了题为《浅谈国际文凭组织下小学项目(IB PYP)的中文教学特点》的讲座,下面将对讲座内容作简单的梳理。

国际文凭教育项目(IB)培养的是承认人类共有的博爱精神,具有分担守护地球的责任,帮助开创一个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的具有国际情怀的人。IB课程使用的是探究型和概念驱动的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培养积极探究、知识渊博、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坚持原则、襟胸开阔、懂得关爱、勇于尝试、全面发展、及时反思的学习者。

一、概念梳理

一)重要概念

IB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概念驱动,是指重要概念的驱动。重要概念是根据Erickson2008年提出的“重要的思想观点”来界定的,即它持久存在,不受特定起源、学科内容或者时空的限制。重要概念有助于学习者探究一门学科的精要,它增加了课程的连贯性,深化了学习者对学科的理解;它有助于学习者探讨复杂的思想观念、建立以跨学科和超学科的方法进行概念理解的探究模式;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并将其转移到各种新的情境中进行运用的能力。

二)跨学科和超学科的方法

从狭义的角度看,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其他学科的方法、项目和研究活动来研究一个课题,但不必与相关学科合作或整合。但广义上,它与超学科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致性。超学科的研究方法,是指超越不同的学科,以新颖的课程框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以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思考来发现新意、表达观点、详述细节的能力,它是通过整合和问题导向来对所学进行连贯、整体地研究的方法。

二、IB课程对重要概念的探究方式

基于概念探究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意义的构建和理解,以及挑战其探讨重要思想观点的能力,它是国际文凭小学项目(IB PYP)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对事物的重要概念的探究,IB课程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1. 它是什么样的?(形式)

2. 它是如何运作的?(功能)

3. 它为什么是这样?(原因)

4. 它是怎样改变的?(改变)

5. 它与其他事物有何联系?(联系)

6. 有什么个人观点?(观点)

7. 我们的责任是什么?(责任)

三、IB课程单元探究计划的制定

单元探究计划的制定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本单元要探究的主题及探究的目的

IB课程有六大超学科主题,即1)我们是谁;2)我们身处什么时空;3)我们如何表达自己;4)世界如何运作;5)我们如何组织自己;6)共享地球。这六大跨学科主题提供了探索知识的框架,在此框架下,设置单元探究的主题,每个超学科主题下,可以探究不止一个主题。

确定了探究主题后,要用一句内涵充实深入的、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推敲的、经久不衰的话来简明准确地表达探究的中心思想。然后,思考探究线索,即如何解释、说明探究的主题。注意探究的范围不能过大,要使学生的探究有个焦点,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探究的主题。通过单元主题的探究,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其对所学的理解,以及培养技能的目的。

第二步,单元学习的意义

思考三个问题:

1. 和之前学习的关系。掌握学生对本单元内容主题的知悉程度,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与过去的学习关系。

2. 与将来学习的关系。不仅要从内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解上、技能的准备、思考方式等等方面,思考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何帮助?

3. 与当地、全球的联系。思考本单元对于学生作为国际公民的一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国际情怀等的意义。

第三步,重要概念、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技能。

从形式、功能、改变、原因、联系、观点和责任七个方面探究重要概念。重点学科有语言、数学、科学、个体和社会、艺术、体育、社交教育和个人教育。学习每个学科的特殊技能,这些技能为重要概念的探究提供了工具和辅助。有了这些技能,探究才能更加深入。

第四步,学习目标、评估和教学活动。

1. 要明确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的能力。探究的线索可以体现能力层次的逐渐递升。

2. 对学生的参与和理解表达的能力进行持续不断地评估。

3. 根据探究的线索,安排教学活动。

    第五步:单元反思。

1. 教师对每日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完善教学。

2.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

3. 对评估方法的合理性进行反思。

可以看出,在单元计划的制定程序上,IB课程与非IB课程并无太大的相异之处。在六大超学科主题(即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框架下,从形式、功能、改变、原因、联系、观点和责任七个方面对所学进行探究,学生通过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在跨越学科和超学科的探索过程中,不仅理解了重要的概念,获得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且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批评性思维的能力、探索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这种探究型和概念驱动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值得我们非IB课程的教师深入思考的。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在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成长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对所学的理解和应用、保护并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热情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等,都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在这方面,IB课程的教学模式对促进我们非IB课程的教学是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超学科研究与学科发展[J]. 中国外语20126):16-19